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年第1卷第3期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神经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生物反馈疗法又称植物神经学习法,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它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

点击显示 收起

   生物反馈疗法又称植物神经学习法,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发展十分迅速。它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它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与社会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及神经症都有较好的疗效。笔者选择了符合CCMD-Ⅲ“神经症”诊断标准的61例患者,其中35例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而另26例则单纯服用精神药物(对照组),对其抗焦虑及睡眠改善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的门诊与住院患者,诊断为“神经症”,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选择伴有焦虑症状和失眠症状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女28例,男7例;平均年龄(32.5±8.4)岁。在使用精神药物同时加用生物反馈疗法,其中,广泛性焦虑20例,抑郁症12例,强迫症3例。对照组26例,女20例,男6例,平均年龄(33.7±9.5)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广泛性焦虑16例,抑郁症9例,强迫症1例。两组在病种构成、性别比例、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NJD-2C型脑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在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中的治疗室内进行。住院患者每天1~2次,门诊患者每周3次,其余时间在家中训练,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8.0软件包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 [1]  )评定焦虑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1]  评价睡眠质量。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各评1次。

    2.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HAMA量表评分比较 (略)
   
    表2 两组PSQI量表评分比较 (略)
   
    从表1可见,在治疗第4周,两组的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从表2可见,治疗2周后两组PSQI差异有显著性,至治疗第4周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心理学研究证明,心理(情绪)反应和生理(内脏)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意识影响心理反应和生理机能,使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让患者学会在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及高感神经的兴奋性,将通常属于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从而调整和恢复肌体正常运行模式,起到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恢复健康的作用。

    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的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学习调节患者体内的自然机能。在临床护理上,首先是让患者学会放松,其次是根据反馈信息来训练、调节某个内脏机能。

    在实施生物反馈前,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治疗的目的和方法,以消除电子仪器的顾虑,并说明此疗法主要依靠自然训练来控制体内机能,要每天按时练习。环境选择要安静、光线柔和、温度适宜,患者平躺或坐在有扶手的靠椅上,解开领扣、腰带,双腿不要交叉,以免受压。按Jacobson法进行全身肌肉的放松,依次为上肢、下肢、躯干、颈部、面部的肌肉。首先做收缩与放松交替的练习,最后作全身肌肉放松练习,呼吸要求自然、缓慢、均匀;头脑保持清醒,摒除杂念,按指导语进行想象,达到自我暗示作用。

    在护理中,笔者体会到,实施中要使患者把握3类感 觉信息:(1)应把握清晰的生理状态;(2)应对内部身体感觉线索有所知觉;(3)应理解从仪器上接受到的反馈信息的含意。治疗组通过以上方法的治疗,在焦虑症状的缓解与睡眠质量的提高上,较单用药物治病的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笔者还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期的抗焦虑药物使用量较对照组少,且更易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所以,笔者认为生物反馈治疗对焦虑症及失眠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训练目的明确,无任何痛苦及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献,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53-255,375-378.

  作者单位:311200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五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6-21) (编辑赵 艳) 

作者: 虞雅平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