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脑血管意外的出院健康教育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脑卒中,为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又与盐的摄入量高,食物成分中脂肪和热量增加,饮酒、吸烟无节制,高血压病,肥胖和血脂升高者增多等多种因素有关。3亿,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高,为人类疾病三大死因之一。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因......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脑卒中,为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病死率和病残率高,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又与盐的摄入量高,食物成分中脂肪和热量增加,饮酒、吸烟无节制,高血压病,肥胖和血脂升高者增多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亿,脑血管意外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高,为人类疾病三大死因之一。许多脑血管疾病患者出院后因不了解如何防范,不采取防治措施,就有可能第二次、第三次中风,因此当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以下出院健康教育。

    1 合理用药

    遵医嘱定时准确用药、定期门诊随访、定期测量血压。老年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用降压药应在医生的监护和指导下,正确地选用和调整降压药,决不可擅自停药,或道听途说随意换药,否则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发生意外。不恰当地使用降压药,使血压降得过低又易导致另一种并发症———脑灌注不良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无力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2 情绪及起居

    要树立乐观的情绪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境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生活要有规律,防止伤风感冒,注意保暖,寒潮到来时,血压往往会突然升高,容易导致脑出血、脑血栓等危重并发症。睡眠要充足,临睡前不宜饱食,不宜突然改变体位,也不宜玩麻将、看球赛,以防情绪过分激动诱发脑溢血。起床时,先静卧半分钟,然后坐起半分钟,再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下地活动。高血压患者切忌久蹲用力排便,否则,可使腹压增加,血压突然上升而诱发中风。可每天清晨喝一大杯开水,并多食芝麻、胡桃等润肠食物,对排便有利。多食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笋、芹菜、青菜等。2天不排便,可服用轻泻剂,以免大便在直肠内停留过长,经常便秘者可用胃肠动力药物通便等。

    3 饮食、降脂

    轻度肥胖者需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其他含淀粉、含糖食品)及脂肪的进食量;中度以上肥胖者,应采取较为严格的控制方法,每日主食不超过300g为宜;重度肥胖不能工作者应控制在250g以下。为了解决节食和饥饿的矛盾,可采用逐渐减量的办法,使体重缓慢下降,减少主食,多辅之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应多食低热能食品(如黄瓜、大白菜、豆芽、菠菜、冬瓜、南瓜、韭菜、青椒、莴笋、茄子、菜花以及豆腐渣等);少食含胆固醇高的蛋黄、动物内脏及油煎炸的食物和甜食。糖尿病患者每次进餐前先吃一碗蔬菜(含碳水化合物低的蔬菜任选一种,少用油),以增加饱腹感,然后再进正餐。两餐之间饥饿时,可吃些黄瓜、西红柿等或采用加餐的办法,当然加餐的量是从正餐中减去的,而不是额外增加的量,也可把菜做得淡些,以降低食欲。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如牛奶、鸡蛋、瘦肉、大豆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有利于脂肪代谢。粗细粮搭配有利于蛋白质互补作用,粗粮的纤维素有助于降血脂,在每日摄入量不变情况下,早中餐所占比例大,有利于降血脂,减体重。盐的控制特别重要,特别是高血压病患者。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不吸烟,已吸烟者劝其戒烟。每日1袋牛奶,除提供优质蛋白质外,还有轻度降血胆固醇及补钙作用。黑木耳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胆固醇作用。绿茶及豆油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4 适量运动

    一般不提倡举重、百米跑这种无氧代谢运动,而以大肌肉群节律性运动为特征的有氧代谢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车、登山、健身操为宜。各人随意选择,但以步行为最好。运动要坚持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地、循序渐进地,按各人具体情况适度地运动。运动有助于降血糖、降血压,使血液流畅,防止血液淤滞、冠脉硬化斑块消退。应按康复医生的指导坚持康复锻炼。过热和严寒的气候下要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运动后避免立即洗热水澡。

    5 及时就医

    若有半身肢体麻木无力,说话不流利,即使症状不重,也应及早就医,因为有可能发生脑梗死。脑梗死有个治疗时间窗(不超过6h),也即在这时间内治疗效果好,错过了这个时间,治疗效果差,甚至无法改善。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呕吐或语言不利、活动不灵,血压升高同时有意识障碍即有脑出血的可能,此时要让患者安静平卧,松开领扣,以免意识障碍伴有剧烈呕吐时,呕吐物吸入气道及口腔,分泌物流入气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通知急救中心急送就近医院救治。搬动患者动作要轻抬轻放,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病情加重和抢救失败。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438000湖北省黄冈市一医院内二科

作者: 江燕丽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