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6期

脑卒中吞咽障碍65例的早期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常由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出现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合并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因禁食或进食方法不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卒中死亡率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吞咽障碍者及时进行吞咽训练,改善其吞咽功......

点击显示 收起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常由球麻痹或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出现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合并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因禁食或进食方法不当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很大的影响,是直接影响卒中死亡率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吞咽障碍者及时进行吞咽训练,改善其吞咽功能,减少合并症是很必要的。2000年1月~2002年10月我科改进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实施了以吞咽障碍功能训练为主的康复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35例为2001年2月~2002年10月我病区收治的中风患者,对照组30例为1998~2000年我病区收治的中风患者。65例患者全部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 [1] ,均合并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且均为意识清楚能配合进行吞咽训练者。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积分及既往史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饮水试验 [2] 评价:患者坐位,饮温水30ml,观察经过,记录时间,注意有无呛咳。正常:1~5s内饮完无呛咳。异常:Ⅰ级,1次5s以上饮完,或2次以上饮完;Ⅱ级,1次5s以上饮完,有呛咳;Ⅲ级,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Ⅳ级,多次呛咳,不能饮完。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训练 用于脑卒中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之前的预备训练。具体方法:(1)对意识清楚的患者,让其听从简单命令,发音清晰响亮,产生有力的咳嗽反应,不费力地处理自己的口腔分泌物。(2)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且吞咽有力。提高口腔黏膜的感受性,包括每天清洁口腔,避免口腔黏膜由于义齿不合适而受损伤,刷牙和按摩齿龈3次。(3)吸吮训练:患者食指戴上胶套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体验吸吮的感觉每次吸吮20次。(4)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于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作推压运动,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生,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5)喉抬高训练:患者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在训练者吞咽时,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模仿上述动作20次。(6)咳嗽训练:努力咳嗽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训练2周后,患者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

    2.2 摄食训练 即实际进食训练:(1)体位选择:患者取躯体呈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健侧肢体在下。(2)食物形态选择:食物的形态应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3)进食一口量:即最适于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正常人约为20ml。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另外,还要注意餐具的选择,开始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

    2.3 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 吞咽障碍的患者仅有口腔功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提倡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的指导、上肢的进食功能训练、辅助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助手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该考虑在内。因此,只有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言语治疗师、护士和营养师等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患者情绪常不稳定,烦躁、易怒、不易合作,要向患者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和转归,积极疏导,尽可能地争取患者的配合。

    2.4 交互吞咽训练 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或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

    2.5 侧方吞咽训练 咽部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让患者分别左、右转,做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2.6 点头样吞咽训练 吞咽时嘱患者颈部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作空吞咽动作,可去除残留食物。

    2.7 颈部旋转吞咽训练 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向麻痹侧旋转,因为头向麻痹旋转能使咽腔的麻痹侧变小,健侧的食管口扩大,能使食物无障碍的通过梨状窝。

    2.8 训练环境 环境要安静,体位要舒适,不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因患者注意力常不集中,或集中注意时间很短,故而在整个吞咽训练过程,要采用强烈、简短、夸张性语言刺激,吸引患者注意力。

    2.9 训练时间 每天在早、中、晚饭时根据上述训练内容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次训练时间在20~30min左右,并把训练方法教会家属,嘱家属协助训练。

    3 结果

    两组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定,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些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表1 两组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定 (略)注:P<0.05

    4 体会

    4.1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训练过程中,患者的主动性非常重要。由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还存在肢体瘫痪、语言不清、烦躁易怒、情绪抑郁等情况,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的主动性。因为患者的积极主动意识不仅对支配吞咽肌群的活动是良性刺激,同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也是良性刺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2 早期介入吞咽训练 必须尽早介入康复护理,只要病情允许,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并针对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前患者至少要休息30min使其做好准备,如排便、洗手、漱口等,并选取舒适体位。

    4.3 吞咽训练应循序渐进 按程序有目的地训练与吞咽有关的肌肉,使有关肌肉运动逐渐到位,能够有效防止误咽及呛咳。如出现误吸,应及时用吸引器将口内及咽部食物吸出。吞咽功能改善后,可考虑拔除鼻饲管,增加进食量和种类。

    4.4 做好出院健康教育 大多数吞咽障碍患者经康复训练后接近正常,但仍有少数患者需出院后在家庭中继续训练。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要求家属持之以恒的协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

    参考文献

    1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

    2 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编辑子 涵)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江苏省中医院 

作者: 桂 琴 吴纯慧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