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8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从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支持上给予护理和指导。结果动静脉内瘘无闭塞,干体重保持较理想,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加重病情的不良因素,及时做到无症状透析。结论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对血液透析患者,从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支持上给予护理和指导。采取保护好动静脉内瘘,指导日常生活,保持干体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控制高血压以及心理疏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  动静脉内瘘无闭塞,干体重保持较理想,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加重病情的不良因素,及时做到无症状透析。 结论  重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护理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目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式,但血液透析治疗,特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受疾病本身和透析并发症及经济的影响,又大多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无助、忧郁甚至绝望。这些都直接影响血液透析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及透析的质量,现将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2年8月~2004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3~69岁,每周透析1~3次,每次4h。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炎12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肾病2例,痛风性肾病1例。诊断均参照《实用内科学》中的标准。

  2 护理
    
  2.1 身体护理
   
  2.1.1 保护皮肤及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其是否完好无损和保持充分充盈,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从而影响到血液透析的质量。所以,一定要嘱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嘱患者不要提重物,不要抓挠内瘘,不要把造瘘的手压在身体下面,肘部弯曲的角度最好保持在>90°角。穿着衣袖宽松,保持血流通畅,特别在寒冷的季节,更应注意。血液透析完后压迫穿刺部位的胶布力度适中,视情况在透析完后2~4h松开或解除。禁止在内瘘处推高渗液体、抽血、测血压,防止外力摩擦损伤,带护腕保护内瘘。注意内瘘吻合处的杂音和震颤音的强弱,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特别是门诊透析患者,间歇期在家度过,护士更加要传授有关的保护知识和注意事项。
   
  2.1.2 指导日常生活,保持干体重 干体重是指透析患者达到正常体液平衡状态下的理想体重。既不存在水潴留,也没有脱水现象 [1] 。对患者说明控制体重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觉监测自己的体重。每周血液透析1~2次的患者,要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每日记录体重、尿量、水肿程度、液体出入量等。选择低盐、低脂、低磷、优质蛋白饮食,合理控制钾、钙、磷的摄入。糖尿病肾病患者还要监测血糖。进食高生物价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瘦肉、鱼,保证蛋白质摄入1.2g/(kg·d),限制人体利用率低的低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坚果类、豆类。透析时称体重,根据患者的容貌、皮肤皱纹、精神状态、衣着变化等情况,估计超滤量有否上调或下调干体重的需要。
   
  2.1.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液透析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并发症,而且发生迅速,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热原反应、出血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等)。低血压即血压较血液透析前下降4.0kPa(30mmHg)或收缩压<12.0kPa(90mmHg),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约占接受血液透析者全部并发症的20%~30% [2] 。所以,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其神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新患者每30min测量1次,并随时观察其神态、面色的变化。出现低血糖,将透析血流量调低,减少或停止超滤,快速输入高渗液体,如50%葡萄糖溶液。如低血压持续不升,应用升压药多巴胺等,必要时结束透析。对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透析过程中嘱患者中途进餐1次,减少因无糖透析引起的低血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透析前停服1次降压药。
   
  2.1.4 积极控制高血压 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有高血压,可能与水钠潴留、肾素活性增高有关。高血压是心脑疾病的危险因素,容量性高血压可增加心室后负荷,肾素性高血压可增加心室前负荷。脑栓塞、脑出血又易发生于高血压患者。所以,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并坚持监测血压。透析中出现高血压,予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无效者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滴速8~12滴/min,严重者用硝普钠25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随血压调整滴速。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做全面检查,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2.1.5 纠正贫血 贫血是尿毒症患者必有的表现,充分透析、清除毒素是纠正贫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透析结束后回血,残留在透析器和管道中的血液,每次约4~50ml全血,平均约20ml,每年可失血2000ml。丢失在穿刺部位棉球上的血估计也有1000ml/年。如果用于抗凝的肝素剂量不足,血液凝固在透析器中或因透析膜破裂,可丢失100~150ml血液 [3] 。所以,在透析时要充分抗凝,减少透析器凝血,透析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回血,用止血钳加适当力度拍打透析器及管道,尽量减少残留血量。根据患者贫血情况按医嘱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患者的免疫力功能降低,应避免受凉,预防感冒,避免各种感染加重贫血。
   
  2.2 心理疏导 尿毒症的患者,血液透析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式。由于该病病程长,预后较差,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和经济的困扰,常伴有明显的非健康心理活动,如焦虑、无助、忧郁甚至绝望,情绪波动较大。患者有时表现精神紧张不安,有时表现情绪低落,沉默不语,甚至自暴自弃,产生轻生的念头,特别是中青年患者。护士应态度和蔼诚恳,工作认真细致,建立医护患间的信赖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治疗信心,消除非健康心理活动。

  2.3 社会支持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源是多方面的,如爱人、父母、子女、医护人员、朋友等。其中,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配偶、子女。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家庭成员完成日常的各种活动。由于病程长,经济负担重,有些家属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甚至嫌弃。应争取做好家属的教育工作,劝家属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并尽量抽时间陪送患者来医院做血液透析治疗。
    
  3 结果

  3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无一例出现动静脉内瘘闭塞,透析治疗进行正常。对透析中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没有因并发症中断透析。科学饮食,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1.2g/(kg·d)。保持干体重,经济困难、每周行血液透析1次的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超过体重的4%~5%。在乡镇或农村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亲属陪送来院率93%;居住城内的,亲属陪送来院率70%。
    
  4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若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正常透析的生命线,它的充盈与否,直接关系到透析时的血流量,进而影响到透析的质量。若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又需重新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和重新做动静脉内瘘术,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常使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导致透析不充分,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影响存活率。护士必须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保持干体重对血液透析患者很重要,因为干体重是液体平衡的重要指标。严格限制水钠摄入,选择低盐低脂低磷优质蛋白饮食。由于病程长,预后差,及时评估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潜在的影响和可能做出预测,制定护理措施,消除非健康心理活动,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及时做到无症状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和群,赖德源,张欣洲.实用临床肾脏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022.
   
  2 孙世澜.肾功能衰竭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7.
   
  3 沈清瑞,叶任高,余学清.血液净化与肾移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1.

  (编辑苜 紫)

  作者单位:529600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 

作者: 甘显娟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