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溶栓治疗是应用药物溶解已形成血栓并使其血管再通的一种疗法,我科采用尿激酶早期溶栓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2例,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2)岁,均符合下列溶栓标准:(1)无抗凝血治疗禁忌证:在溶栓治疗中,正确选择溶栓对象是溶栓......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脑梗死亦称脑血栓形成,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闭塞而造成急性脑缺血和脑组织坏死。溶栓治疗是应用药物溶解已形成血栓并使其血管再通的一种疗法,我科采用尿激酶早期溶栓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42例,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7±3.2)岁,均符合下列溶栓标准:(1)无抗凝血治疗禁忌证:在溶栓治疗中,正确选择溶栓对象是溶栓治疗成功与否避免出血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凡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异常、严重高血压、近2个月发生过脑出血的患者禁用,并严格把关。(2)头部CT检查排除脑脓肿、颅内肿瘤等。(3)排除年龄75岁以上不适合溶栓者。

  1.2 治疗方法
   
  1.2.1 静脉给药 将尿激酶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滴速60滴/min,连用3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药物必须溶解后立即使用,不宜存放。
   
  1.2.2 皮下给药 低分子肝素钠25mg,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用1周,注射部位在脐周腹部皮下。
   
  1.2.3 其他药物治疗 生理盐水250ml,脉络宁30ml,每日1次静滴及使用脑细胞活化剂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溶栓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家属签字,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十分重要,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和并发症,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溶栓治疗得到顺利进行。
   
  2.2 出血倾向观察及护理 主要发生在大剂量治疗时,故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临床表现,要注意有无皮肤黏膜及脏器出血征象,同时注意注射部位及全身有无出血及皮下淤斑,密切观察出血动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本组有11例患者腹部注射出现皮下淤斑,分析原因:可能与针头处及针尖上附着药液,注射时带入针眼,刺激皮肤致针眼处血管出血。改进注射方法,选用1ml注射器抽取药液后排尽空气,消毒皮肤后垂直进针深度为0.5~1.0cm,回抽针栓直到一小气泡回到液面后再注射药液,注射完毕后停留3~5s拔针,用干棉签压迫止血1~2cm,减少了皮下淤斑的发生。
   
  2.3 不良反应 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头痛、头重感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1例出现过敏性皮疹。护士在注射尿激酶过程中必须加强巡视观察,一经发现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做对症处理。
   
  2.4 溶栓的一般护理 治疗期间需要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碰撞或跌倒,诱发出血。患者不要挖鼻,剪指甲、使用剃须刀时不要损伤皮肤。
   
  2.5 加强临床护理 严密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饮食宜选用低盐、低脂、低糖和易消化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患者感觉舒适。注意保证大小便通畅,定时更换卧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结果
    
  通过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均获得良好疗效。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患肢体肌力恢复良好,由原来的0~Ⅰ级均恢复至Ⅳ~Ⅴ,总有效率达到97.4%以上。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157011黑龙江牡丹江医学院护理系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许凤春亓莲李晓娟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