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低分子右旋糖酐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我院2003年收治1例因车祸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寰椎前方双侧线形骨折伴枢椎脱位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致使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2003年10月26日14∶45时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500ml静脉滴注,输入约300ml时,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小便失禁。2讨论低右在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抗血栓和渗透......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2003年收治1例因车祸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寰椎前方双侧线形骨折伴枢椎脱位患者,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致使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于2003年10月16日因车祸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寰椎前弓双侧线形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颈部持续颈托外固定。2003年10月26日14∶45时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500ml静脉滴注,输入约300ml时,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小便失禁。查体:血压 60/40mmHg,脉搏 120次/min,呼吸26次/min,立即停药,遵医嘱立即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同时给予氧气吸入,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经处理后,5:30pm患者症状缓解,一般情况好,查体:T 36℃,P 76次/min,R 18次/min,BP 102/62mmHg,患者能进食。

  2  讨论

  低右在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抗血栓和渗透性利尿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疗效,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救治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形成、脑供血不足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多种急重症疾病。但在临床上,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抢救稍不及时,便会危及患者生命。因为有反应的患者并不多见,故更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低右十分常用,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极低,但是,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就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加重病情,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增加救治的难度。笔者认为患者使用低右时,做皮试是有效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的重要手段。在以前的《药理学》教科书上及《护理学》上规定的八大皮试中,低右并未列入其中,但在新编的药物学手册上及中专《药理学》教材上,已明确规定用药前要取低右原液0.1ml做皮内试验,观察15min后,如无阳性反应方可缓慢输入,并仍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

  (编辑 乔  晓)

  作者单位: 528415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作者: 张映旭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