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5期

冠心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医院感染率及易感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结果5年平均感染率17。医院感染的病种分布以急性心肌梗死居多。年龄分布以老年患者(>60岁)居多。...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医院感染率及易感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CCU病房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全部住院病历299份。结果  5年平均感染率17.06%;医院感染的病种分布以急性心肌梗死居多;年龄分布以老年患者(>60岁)居多;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居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结论  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基础护理;重视留置管道的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是预防和控制CCU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  冠心病;医院感染;护理对策

  Analysis on causes and nursing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CU

  MO Qin,ZHANG Cai-xia,YUAN Zhi-min.

  Baoan Shiyan Hospital,Shenzhen 518108,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ng and susceptible factors in CCU(coronary care unit),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ling infection.Methods  A total of 299 cases in the CCU from Jan.1997 to Dec.2001 wer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In this five years average infection rate was 17.06%.Nosocomial infection occurred mainl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Old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were infected easily.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as the most frequent infection site.The most pathogenic bacterium was G- bacilli.Conclusion  Strengthen the observation of illness,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pay attention to the nursing of infusion tract and enhance the measures of disinfections and isolation,which is the nursing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CCU patients.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nosocomial infection;nursing measures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是医院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为特殊病房区域,是冠心病监护和治疗场所,其患者病情复杂易变、身心及营养状况均较差,加上许多专科的先进监测诊疗技术均伴有侵入性操作,以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这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影响预后,而且直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所以,CCU医院感染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文针对我院5年来收住CCU的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探讨CCU医院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住我院CCU的全部病例299例。

  1.2  研究方法  对我院5年来收住CCU的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并对病原菌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按照全国感染监控规定的诊断标准[2]。诊断依据由病历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提供。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5年来共收住院299例,感染51例(57例次),感染率为17.06%,男36例,女15例。40~60岁97例,感染13例,感染率为13.40%;60岁以上202例,感染38例,感染率18.81%。其基础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103例,感染26例(29例次);冠心病心衰21例,感染3例(4例次);各型心绞痛175例,感染22例(24例次)。住院时间为2~29天。以上病例中同时存在2个部位以上感染者5例,其中4例为60岁以上患者。

  2.2  感染部位构成  下呼吸道29例次,占50.88%;上呼吸道13例次,占22.81%;泌尿道8例次,占14.04%;胃肠道4例次,占7.02%;口腔3例次,占5.26%。

  2.3  病原菌检查  51例感染病例中获得病原学阳性标本21例(41.18%),其中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A族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泌尿道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菌。

  3  护理对策

  3.1  加强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应有高度责任心,掌握病情变化规律,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双肺湿口罗音和咳泡沫样痰多在1~2天内得到控制,不伴有发热。如72h后仍有咳嗽,双肺湿口罗音存在并持续发热,有存在感染的可能。必须加强咳嗽和痰液性质以及体温的观察,详细交班,必要时做痰液细菌培养,查明致病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处理。

  3.2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干燥,室温18℃~20℃;保持床单位整洁。注意加强患者皮肤、口腔、毛发、排泄等的护理;出汗较多的患者随时用干毛巾擦拭,注意保暖。应用度冷丁、吗啡的患者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协助翻身每次之间<2h;并叩拍患者背部,每次持续3~5min,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脱落以利于排出。

  3.3  重视留置管道的护理  长期静脉输液患者,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每部位输液时间<72h,以防止细菌在穿刺处繁殖。深静脉插管者,每日用2%碘酊、75%酒精消毒局部1~2次,并更换无菌敷料。有资料表明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或尿道口涂抗生素油膏对预防感染的帮助甚微,反而会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3]。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常规膀胱冲洗并没有减少感染率;关键是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无菌的密闭引流系统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尽量缩短引流时间。

  3.4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  重症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各项治疗、护理繁多,措施的实施主要由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亲密。如果护理人员不能坚持操作前及处置后严格洗手,就必然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特别在护理特殊感染患者后,必须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各种治疗、护理物品包括床刷套、抹桌布、止血带等均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用后消毒或灭菌处理,杜绝未消毒而重复使用,以免发生感染的流行和爆发。同时,每日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每次30~60min。室内地面、物体表面每日用500ppm有效氯湿式擦拭。每月对室内空气及物品进行细菌培养,监测室内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家属不应随便进入室内探视患者,特别在患者病重时尤应注意,以防将外部感染带入病室内。

  4  讨论

  医院感染的病种分布以急性心肌梗死居多,占感染构成比的50.87%;年龄分布以>60岁居多,占感染人数的74.51%。此外,CCU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心内科普通病房患者。其主要原因与患者心功能减退,全身组织系统灌注不足,机体抵抗力差,致病菌易于侵入有关[4],提示冠心病的病情越重,医院感染发病率就越高,是感染高危因素;其次,本组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病情复杂,并发症严重,组织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力差,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原因由患者本身疾病特点所决定。本组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出汗较多,严重者大汗淋漓,加之各种检查、治疗、侵袭性操作等措施的实施而使患者暴露机会较多;空气中含菌量亦随室内人流量增多而增加,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心绞痛和心衰时常用的吗啡、度冷丁等药物不仅可抑制呼吸中枢、影响患者咳嗽排痰、降低清除分泌物的功能,而且还影响呼吸道内有害物质的清除[5]。另外,CCU患者病情重,卧床时间长,肺活量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防御功能减退,当咽部细菌下移至下呼吸道时可致感染。

  CCU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杆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A族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本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对各治疗设备的细菌培养结果以大肠杆菌为主,其次是A族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说明CCU患者医院感染以外源性感染为主。危重患者无自理能力,其生活护理及各项治疗措施的实施完全依赖医护人员,消毒隔离不严格,医护人员及亲属手的污染都是引起感染的原因。

  综上所述,C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是[6]:(1)加强CCU管理,提供无创伤性监护,尽量减少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2)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并及时终止各种可能导致感染的侵入性操作。(3)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4)保护呼吸道的防御机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其湿化作用。如果严格遵循以上几点,就可大大减少C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各种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避免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有利于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  黄开群.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及预防.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9-140.

  2  王枢群,张帮燮.医院感染学.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9,273-277.

  3  阮晓萍.4684例病人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医学·流行病与传染病学分册,1990,2:62-63.

  4  洪岩,李秀珍.急性心肌梗塞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6):430-431.

  5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5.

  6  王小燕.冠心病监护病室医院感染途径及预防的浅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18(6):444-445.

  作者单位: 1 518108 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医院

        2 518100 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莫琴张彩霞袁志敏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