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显示 收起
手术室作为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抢救伤病员的重要场所,环境要求较高,须清洁、无菌、安静,但手术室的噪音却常常被忽视。所谓噪音,就是指不需要、不悦耳、紧张而有害的声音,这些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系统的生理改变,常见的有患者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呼吸加快、烦躁等[1]。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0例,男75例,女25例,年龄3~72岁。经过减少响声、降低噪音、进行心理护理,98%的患者都能配合治疗,只有3例年龄偏小的患儿依靠基础麻醉而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来说,手术是一种令人产生恐惧的治疗手段,患者术前较为紧张,而手术作为一种应激素,可导致患者产生比较剧烈的心理应激反应,阻碍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护理体会
小儿患者由于思想不成熟,表达能力差,对事物认识不够完善,不能以常人的心态对待他们。再加上大多数患儿惧怕医务工作者,这使得许多操作都不能顺利进行,到手术室有恐惧感,不配合手术。这就要求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诱导他们,使其好好地配合手术,护士还应提前1天到病房访视、了解,加强医患交流,以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使术前患儿更好地配合麻醉及手术治疗。
老年、久病不愈的患者长期受疾病和疼痛的折磨,对医务工作者产生不信任感,到手术室后护士又忙于术前的准备工作,如推机器声、脚步声、交谈声、操作声等,使患者心理产生烦躁、恐惧感等,甚至产生很强的抗拒心理。手术室医护人员应给予安慰和细心的解释,关心、鼓励患者,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等,解除患者的抗拒心理,取得圆满的手术效果。
知识少、文化素质低的患者反应较差、语言表达不清,对在手术室所见到的一切都以一种恐惧、紧张的心理去面对。如听见呼吸机、监护仪的声音,心率会越来越快。对这样的患者要尊重他们,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慰他们,解除他们心理上的恐惧,给他们创造一种安全感,使之与医生更好的配合。
总之,减少噪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手术顺利进行,可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不必要的交谈;(2)噪音大的器械可移到手术室外;(3)减少监护器的声音,适当关闭报警装置;(4)减少参观人员;(5)建立闭路电视;(6)采用低声技术。
【参考文献】
1 米晓平,叶黎明,臧健.手术室开展围手术期患者系统化的心理护理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1998,13(6):40.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保定,保定市急救中心
(编辑:建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