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7期

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5年间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者其孕妇体重、新生儿体重、阴道检查例数、人工破膜例数、是否临产、主刀医师年资、术前白细胞总数、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剖宫产指征等相关因素。结果孕妇体重、新生儿体重,切口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3年5年间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者其孕妇体重、新生儿体重、阴道检查例数、人工破膜例数、是否临产、主刀医师年资、术前白细胞总数、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剖宫产指征等相关因素。结果  孕妇体重、新生儿体重,切口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产科干预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密切,感染组中行阴道检查、人工破膜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组中临产后再行剖宫产及主刀医师年资较低者较多。在切口感染组中以相对性头盆不称及产前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例数明显增加,而以胎儿窘迫及臀位等为指征的剖宫产例数未见明显增加。感染组的术前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尽管感染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  避免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感染;护理;相关因素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抢救胎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尽管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手术并发症仍严重影响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寻找有可能导致相关的高危因素就成为产科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1998~2003年在本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13例。平均年龄27.62岁,均为腹部纵切口。并随机抽取同期13例与之对照,平均年龄27.46岁,最大36岁,最小21岁。据此探讨与感染有关的可能高危因素。

  1.2  观察指标  分别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的孕妇体重、新生儿体重、阴道检查例数、人工破膜例数、是否临产、主刀医师年资、术前白细胞总数、手术持续时间以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对照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体重、新生儿体重比较  切口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1。表1  孕妇及新生儿体重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略)

  2.2  产科干预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密切  感染组中行阴道检查、人工破膜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组中临产后再行剖宫产及主刀医师年资较低者较多,见表2。表2  产科干预和切口感染的关系  例(略)

  2.3  两组剖宫产指征比较  在切口感染组中以相对性头盆不称及产前感染为指征的剖宫产例数明显增加,而以胎儿窘迫及臀位等为指征的剖宫产例数未见明显增加,见表3。表3  剖宫产指征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例(略)

  2.4  两组其他因素比较  感染组的术前白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尽管感染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统计学上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见表4。表4  其他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  (略)

  3  讨论

  3.1  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3.1.1  肥胖  许多学者认为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增加,本文与文献报道一致。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孕妇体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平均体重为(73.15±7.94)kg。Ditkon报道患者体重在90kg以上者,切口感染率为5.7%,而在90kg以下者明显减少。另外,本文首次报道胎儿体重与切口感染也呈一定的相关性。感染组胎儿平均体重为(3.77±0.45)kg,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1.2  产科处理  产科处理的正确与否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文献报道:有阴道检查或人工破膜等操作史者,其切口感染率明显提高。本组研究提示:临产后有阴道检查及人工破膜等产科干预措施易发生切口感染,证实在感染组中,阴道检查人工破膜例数明显增加。临床医生产科处理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切口的愈合。

  3.1.3  剖宫产指征  近年来,剖宫产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与剖宫产指征放宽有关。从本组资料研究发现,感染组中以相对性头盆不称和产前感染而剖宫产者较多。因此,对这些原因而剖宫产术前应十分重视。本研究组中无一例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故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对术前的准备工作。积极采用综合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是术前准备的另一目的。

  3.1.4  其他  在本组资料中孕妇术前白细胞总数,切口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手术时间亦较长,其术后体温>37.5℃持续的天数增加。这也提示临床医师对切口感染的预防应重在术前及术时,而不应将希望寄托于术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

  总之,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与多种高危因素有关。其中,孕妇肥胖、高体重、胎儿较大、产前感染、产时阴道操作以及手术医师年资较低,手术时间过长或临产后时间较长,以相对性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均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常见高危因素,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3.2  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护理措施

  3.2.1  适宜的备皮和切口护理方法,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术前备皮关系到术后创口愈合的快慢和切口是否感染,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备皮方法有剃毛备皮法、脱毛剂备皮法、推毛备皮法、不剃毛备皮法[1]。清洁皮肤及剃毛备皮后皮肤细菌检出率可降至20%~60%,提示清洁可以降低皮肤表皮携带细菌数量,且备皮时间与手术时间愈近愈好。切口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护和避免切口污染,促进早期愈合。朱从方等[2]报道术后不使用腹带组和术后使用腹带组的感染率分别为1.0%和5.0%。证实腹带可使切口处温度增高、潮湿、易污染,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温床。因此,术后不用腹带,可以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率。

  3.2.2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外源性感染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换药用具消毒灭菌效果将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程度。为减少各种“人为污染”的机会,笔者将以往集中消毒的换药用品如镊子、药碗、敷料等改换成单一包装的换药碗、拆线包。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医院感染的媒介因素,也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及时改进洗手等卫生设施,使用挂壁式皂液装置和人手1次使用1块小毛巾的方法,以降低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3.2.3  加强病区和手术室的管理、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键  在查房和家属探望时间,病区环境微生物监测的合格率分别是56.25%和75.00%。笔者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加强了陪客管理,尤其在7∶00~11∶30严格控制家属出入病区,并重新安排和协调好早餐的开饭时间、集中换药时间和医师查房时间,尽量避免3者时间上的重叠,为营造一个“清洁”的换药外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除与空气净化设备和适宜的温、湿度有关外,还与改善通风及空气的静止状态密切相关。因而,在手术时间应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接台手术之间做好空气消毒,并努力培养和监督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幅度要小,以减少人为增加菌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菊吾.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2):741.

  2  朱从芳,方娅.新备皮法和切口护理法100例应用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1996,2:389.

  作者单位: 200070 上海,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编辑:张  扬)

 

作者: 唐校瑾 邹长芬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