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7期

CT注射系统的护理操作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为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显示密度的差别,使断层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在CT扫描的同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检查。我院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1089例患者应用微电脑控制的数控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使用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广泛开展,为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显示密度的差别,使断层扫描图像更加清晰,在CT扫描的同时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检查。我院2000年5月~2005年6月对1089例患者应用微电脑控制的数控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使用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5月~2005年6月我院做CT检查的患者共36591例,其中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1089例,占CT检查患者的2.98%,男626例,女463。年龄最小16 岁,最大82岁,其中,60~69岁年龄段患者做CT增强检查者最多,约占34.5%,其次是50~59岁年龄段,约占28.2%。
1.2  数控注射器的操作使用方法  使用时先在本机特制的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内吸入造影剂,一般吸入50~100ml左右,造影剂的吸入量应大于实际注射量。排尽管道内气体后,将注射器头朝下备用。在患者上肢肘部正中静脉或桡静脉做静脉穿刺,用该机配套的针头或用20号套管针,静脉穿刺成功后,用导管将针头与注射器紧密相连。整个导管系统必须排尽气体,此时注射头部分已处于备用状态。然后医务人员在带显示触摸屏的操作台上根据扫描部位、患者一般情况和医师的诊断要求进行编程,设置注射压力、流量、注射时间等参数。一般静脉注射的流量为2~3ml/s,注射时间一般为25~50s,造影剂总量一般为100ml。编程完毕后整个注射系统处于待机状态。CT扫描时可同步在操作台上指令开始注药,直至扫描完毕。

  2  结果

  1089例应用数控注射器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随访穿刺部位无局部渗漏、无空气栓塞及心脑血管病意外发生。说明数控注射器推注造影剂是准确、安全、可靠的。

  3  讨论

  3.1  数控注射器使用的优点  数控注射器可存储50种注射方式的参数,最低注射精确为0.5ml,有注射、暂停再注射的多部位注射功能,护士从手工推药中得到解放,避免长期随患者照射放射线影响健康。

  3.2  气栓发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数控注射器操作时必须慎之又慎。在注射前将针筒、连接管和导管针头中的空气完全排除。关键在注射时应将注射器头向下,这样可以使一些小气泡浮面而位于针筒尾部。

  3.3  高龄患者CT增强时的护理体会  本组高龄患者占37.6%以上,年龄最大82岁,做CT增强时,应当特别重视。首先要了解患者既往有无心脑血管病、肝病、肾病等病史,以便慎重选择造影剂。其次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CT增强扫描的意义、机器注药及扫描的安全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嘱患者在CT扫描时上臂和体位一定不能移动。打开对讲系统及时了解患者在扫描过程中有无不适。注射造影剂的速度及总量必须视病情酌情递减。

  3.4  严格的操作步骤、熟练的编程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使用数控注射器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任何失误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严格的操作程序,吸药、排气、穿刺、固定,反复检查确保无误后方能离开患者。注射总量、流量、流速及持续注射时间等必须正确无误。
现代化的操作工具用于临床护理及治疗,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的强度,但又带来了护理的难度,只要我们努力学习,认真操作,不断实践,就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单位: 250400 山东平阴,平阴县人民医院

  (编辑:商  洁)

作者: 廉慧艳 郭秀伟 谷晓明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