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9期

60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

点击显示 收起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2月~2005年5月6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全部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插管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男27例,女3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7岁,平均42.3岁,DSA检查结果颅内动脉瘤23例,脑动静脉畸形(AVM)1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8例,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7例,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未发现明显病变4例。检查时患者均无严重颅内压高血压症状,无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

    1.2  方法  患者平卧,用利多卡因局麻腹股沟区动脉搏动最明显区域,用穿刺针扎进股动脉,插入导丝及插入血管鞘,然后用4F或5F的造影管,先后进入左右两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在DSA监视下行全脑血管造影。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结果和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  术前常规检查  术前做好血、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糖及心电图等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排除造影剂的禁忌证。

    2.1.3  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4  术前1天的准备  术前1天做好碘剂、青霉素皮试,做好双侧股动脉区术野皮肤的准备,测量血压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以便手术后对比。嘱患者术前更衣,术前禁食6h,禁饮4h。留置导尿管。

    2.1.5  术前用药  术前应准备好造影剂、肝素、生理盐水、罂粟碱及各种急救药品,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可给予相应药物稳定病情,同时应协助医生备好各型穿刺针、导管、导丝等手术用品。术前30min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钠0.1g肌注,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

    2.2  术中配合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运动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的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罂粟碱等对症处理。对于过敏体质患者,尽量减少造影剂用量,严格控制造影剂注射速度,二次注射造影剂间隔时间应延长,术中加强观察,以便及时处理。在注入造影剂后,应时刻与患者保持联系,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注入造影剂,并根据出现的反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防止血栓形成,每次向导管内注药或注盐水应先回抽,以防微小栓子进入血管,并保持导管内肝素化,每3~5min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1次,每次约5~10ml,盐水配制为500ml加肝素2500u。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敷料及覆盖物尽量少沾液体或血液,以防发生感染。术毕拔管,局部伤口垂直压迫15min后妥善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加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伸直制动12h,24h后方能下床活动。

    2.3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平卧,穿刺点应压迫15~20min后加压包扎,用砂袋压迫穿刺部位12h,制动24h。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皮下淤血。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防止感染。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尽快排出;术后4h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不含高维生素K的饮食。(2)24h监护,手术是在全身肝素化的情况下进行,术后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的发生。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及肢体活动等,如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反应,常产生焦躁、痛苦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尽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特别要重视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医护人员的语言是良好的安慰剂,应耐心诚恳地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使他们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3)穿刺部位血肿是血管内穿刺插管最常见的合并症[3],出血量大时,可引起压迫症状。术后应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4)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及早发现股动脉栓塞及明确栓塞程度的重要依据。每15~30min巡视病房1次,观察足背动脉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及温度是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是否延长,穿刺侧下肢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若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治疗,如疼痛难忍时可酌情给予安慰剂或镇痛剂,但需观察分析并及时报告医生。(5)术后遵医嘱给予青霉素预防感染;补充极化液,利于造影剂加速排出。

    3  讨论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有创检查,而且也是神经外科非常重要的一种诊疗检查,对于某些神经科疾病,如脑动脉瘤、AVM、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某些脑肿瘤等的诊断方面仍然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应客观认识到其对患者有诱发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求护士应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熟悉检查的过程和必要性,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检查更加安全可行。本组60例患者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术成功率达100%。笔者认为护士在手术前准备的妥善与否,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而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准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并完善各项护理是减少及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玉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20例临床应用的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1986,20:66.

    2  凌峰.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动脉注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附163例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14(1):4.

    3  王希锐.介入放射学问答,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9.

     (编辑:周  蕊)

    作者单位: 250033 山东济南,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作者: 尹红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