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0期

1例重度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救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中暑,属于高体温,是指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40℃以上,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的一种病理性体温升高过程[1]。中暑是在高温下工作生活,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的内科急症,临床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后者常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若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或残疾[2]。我科200......

点击显示 收起

     中暑,属于高体温,是指体温由于失控或调节障碍,被动地升高到40℃以上,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的一种病理性体温升高过程[1]。中暑是在高温下工作生活,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的内科急症,临床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前两者可经过脱离高热的环境、口服液体而恢复;后者常伴多器官功能障碍,若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或残疾[2]。我科2004年7月1日抢救了1例重度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高温下作业6h突然晕倒并抽搐半小时。患者因在38℃高温下沿街叫卖水果约6h后突然失神晕倒在地并随即出现四肢抽搐,现场见患者仰卧位,深昏迷状,四肢强直痉挛,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全身皮肤干燥、皮温升高,双侧瞳孔缩小,直径为1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变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HR 160次/min,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水银柱体温表测体温水银柱升至顶端,R 45次/min,BP 80/50mmHg。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6.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为85%,尿蛋白(+++)、管型、红细胞(+++);血清丙氨酸转氨酶350u/L,磷酸肌酸激酶25.3u/L,血肌酐803μmol/L、尿素氮33μmol/L、血钠120mmol/L、血钾2.8mol/L。诊断:高热中暑(日射病)伴心、脑、肺、肾等脏器衰竭。通过控制体温、抗休克、抗感染积极防治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6h后神志转清,1周后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现场救护  现场立即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静推安定10mg镇静,以减轻脑组织进一步缺氧。同时尽快让患者入院治疗。

  2.2  入院后病情观察

  2.2.1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应用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患者在抢救10min后口鼻涌出红色泡沫痰,叹息样呼吸,HR 170次/min,BP 90/60mmHg,T 41℃,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即取半坐卧位,及时准确按医嘱应用强心利尿、镇静的药物。20min后心率下降至120次/min,T 39℃,BP 100/60mmHg,双肺湿啰音减少。50min后双肺湿啰音消失,BP 110/70mmHg,HR 110次/min,T 38℃。

  2.2.2  尿量及尿比重的观察  尿量与尿比重能反映肾脏的血液灌注。留置尿管,认真记录每30min尿量,有效地观察肾功能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对症处理。患者在抢救30min内无尿,2h后尿量为500ml,使肾衰及时纠正。

  2.3  快速控制体温  室温控制在22℃~24℃,脱去患者的汗衣,常规给予冰敷头部、两侧颈部、腋窝、腹股沟,酒精擦浴,药物应用后体温不能下降时,报告医生,及时按医嘱予以人工冬眠合剂静滴,冰水灌肠,全身用冰水浸湿的毛巾被包裹,并每15min淋浴1次,使患者体温在入院后20min降至40℃,50min后降至38℃,使机体尽快脱离高温环境,避免各系统受进一步损伤。

  2.4  药物与输液  在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补液速度对病情的影响。患者在快速双静脉输入冰盐水10min时出现肺水肿、心衰、肾衰的表现,立即报告医生,调慢输液速度,及时应用强心利尿药物,结果体温、肺水肿程度不能很好控制,最后在严密监测下遵医嘱加速补液,最终使病情得以控制,为病情的转归奠定了基础。

  2.5  眼部护理  两眼用凡士林纱布敷盖,以保护眼角膜。

  3  讨论

  重度中暑是在轻度中暑基础上,高温仍不断攻击机体,导致细胞及细胞内部结构发生病理改变,表现为机体重要系统、脏器功能紊乱[3]。重症中暑的病死率很高,据报道即使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死率亦高达10%~50%[4]。及时有效地控制机体温度,使机体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早期抗休克,积极防治各器官系统的并发症,中暑患者由于大量的液体丢失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引起全身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等发生一系列变化,致各器官功能障碍。本例患者体温超过42℃,短时间内出现脑、心、肺、肾等脏器衰竭,最后抢救成功,经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胡皓夫.发热的概念与解热、抗炎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6):371.

  2  王一镗.急诊医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91-96.

  3  陈忠.高温中暑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分册,1997,17(4):373-375.

  4  Simon HB.Hypenhermin.N Eng J Med,1993,329(7):483-487.

  作者单位: 528305 广东佛山,佛山市顺德区桂洲医院急诊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李惠娟,骆金宗,张晓斌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