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0期

肌肉注射维生素K1引起局部不良反应1例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维生素K1临床上多用于止血,亦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患儿因剧烈咳嗽就诊,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10mg臀部肌肉注射(2日量、一侧一针、分别由2个护士执行),导致注射后的第2天至1周内两侧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给予热敷,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患儿注射出现的一系列反应,不是普通注射所致的感染,而是一种......

点击显示 收起

     维生素K1临床上多用于止血,亦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患儿因剧烈咳嗽就诊,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 10mg臀部肌肉注射(2日量、一侧一针、分别由2个护士执行),导致注射后的第2天至1周内两侧注射部位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给予热敷,以失败告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基本正常,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明显。由此可见:患儿注射出现的一系列反应,不是普通注射所致的感染,而是一种过敏反应。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8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剧咳、少痰多日而休学来院就诊。临床上给予维生素K110mg 1ml臀部肌肉注射,每日1次,2天量。第2天患儿及家属来院反映: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医务人员告知家属回去后用热毛巾热敷并在臀部的另一侧注射了第2针维生素K1。1周后,患儿及家属来院再次反映:两侧注射部位均有红肿、疼痛、不能侧卧、行走障碍、热敷失败。经儿科、外科、护理部综合会诊:注射部位正确,进针处红、肿、热、硬、范围较大(左侧约2.0cm×2.0cm、右侧约1.5cm×1.5cm)、界限分明、无紫癜、无波动感,按压时疼痛难忍。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为10.6×109/L,嗜酸性粒细胞为13.7%。外科给予金黄散+适量醋酸两侧局敷,每日1次,共换药2次局部所有症状消失。追踪用药史:患儿以前曾多次肌肉注射过此药用于治疗顽固性咳嗽,效果甚佳,并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讨论

  维生素K1为促凝血药物,临床用途较为广泛。临床上通常通过静脉输液用于止血;也可通过三角肌注射预防初生婴儿颅内出血;亦可通过臀部肌肉注射治疗炎性、刺激性、顽固性咳嗽以达到镇痛、止咳、解痉目的。
 
  维生素K1制剂系为脂溶性半油剂,色黄,遇光易变色,价格低廉,疗效肯定,药理毒性低。但对注射部位刺激性大,这从多数患者的痛苦面容中可以得到证实。根据有关资料报道,维生素K1肌注可引起注射部位红肿和疼痛现象,且肌肉对脂溶性半油剂吸收缓慢,这无疑加重了硬结的形成和发展。

  给患儿肌注维生素K1两位操作者均用的是药房配发的2.5ml注射器,注射针头为6号(针头全长2.4cm),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要求,肌肉注射只能进针2/3,故对刺激性较大的药液进针深度不够,加上患儿对肌肉注射产生的疼痛比较恐惧使臀部肌肉不能有效放松,导致维生素K1在注射部位皮下与肌层之间蓄积而难以吸收造成两侧硬结。

  给患儿肌注维生素K1不是一人所为,结合患儿平时健康素质和注射部位来看,可以排除操作者在血管、神经或原始遗留的硬结部位注射。两位操作者给同一患者肌注同一药物均引起注射部位的相同反应,很有可能是患者机体组织对维生素K1产生过敏反应所致,实验室检查更加佐证了这一点。

  作者单位: 225200 江苏江都,江都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杨  熠)

 

作者: 何玉兰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