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0期

护理程序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运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畏惧。癌症疼痛(简称癌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在癌症确诊时和癌症中期,30%~40%的患者有中到重度疼痛,接受抗癌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的60%~90%有疼痛。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控制癌痛可使其在有限的生命中,生活质量得......

点击显示 收起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引起的死亡更令人畏惧。癌症疼痛(简称癌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在癌症确诊时和癌症中期,30%~40%的患者有中到重度疼痛,接受抗癌治疗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中的5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的60%~90%有疼痛。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控制癌痛可使其在有限的生命中,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肿瘤病房的住院环境,易使患者产生极度的紧张与焦虑,此时,躯体的疼痛更增加了他们的痛苦和不幸。

  本文通过有关疼痛的现代理论,分析肿瘤患者疼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就护理程序的运用做了重点阐述。

  1  疼痛的概念及现代学说

  通常的疼痛定义认为,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多伴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并且有相关的主诉。而现代学说则把疼痛的模式建立在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认为疼痛的产生不仅有其生理学基础,同时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关于疼痛的门控学说和内啡肽作用已被广泛接受[1]。

  2  护理程序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运用

  2.1  评估疼痛

  2.1.1  疼痛评估的原则

  2.1.1.1  相信患者的主诉  由于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觉,缺少客观体征,加上疼痛不仅是躯体对有害刺激的生理反应,且有精神和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对疼痛的评估一定要相信患者的主诉,也就是说疼痛应该像患者所说的那样,而不是医生认为应该是怎样。

   2.1.1.2  询问全面、详细的疼痛病史  一份详尽的疼痛病史,是医生选择止痛剂和制定医疗方案的基础,它包括疼痛的发病时间、部位、程度、性质、病期、持续性和间断性、加重或减轻的因素、疼痛治疗史(用药、效果、副作用)、疼痛对患者及家属的影响、病变范围、癌症治疗(过去、现在),以及目前治疗存在的问题。对患者陈述的病史最好能有一位家属核实,家属还能提供患者没有或不愿提供的情况。

  2.1.1.3  注意患者精神状态及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绝大多数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愤怒、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发现这些心理障碍,并努力加以解除,即使给患者以足量止痛剂,其痛苦仍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除。

  2.1.2  疼痛评估的方法

  2.1.2.1  主诉疼痛程度分析法(VRS)  0级:无痛;Ⅰ级(轻度):有痛能忍受;Ⅱ级(中度):明显疼痛,不能忍受,影响睡眠,要求服用止痛剂;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睡眠,不能忍受,需要止痛,被动体位或伴有自主神经紊乱。

  2.1.2.2  数字分级法(NRS)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让患者圈出最能代表疼痛的数字。VRS与NRS两种方法的相互关系为:1~4级=Ⅰ级,5~6级=Ⅱ级,7~10=Ⅲ级。

  2.1.2.3  目测模拟法(VAS划线法)  划一条横线(10cm左右),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最剧烈疼痛,让患者自己在线上的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2.2  疼痛患者常见的护理诊断

  2.2.1  疼痛  与癌症疾病有关;与心理因素有关;与各种穿刺、侵入性插管有关。

  2.2.2  焦虑  与疼痛不能缓解有关;与对死亡的惧怕有关;与肿瘤病房的环境有关。

  2.2.3  活动无耐力  与疼痛有关;与全身性衰弱有关。

  2.2.4  个人应对无效  与疼痛有关;与诊断癌症有关;与心理上的不良因素有关。

  2.2.5  睡眠形态紊乱  与疼痛有关。

  2.2.6  自理缺陷  与疼痛不适有关,与活动无耐力有关;与医疗受限有关。

  2.3  制定并实施疼痛的护理计划

  2.3.1  改善肿瘤患者住院环境  适当调整病床,给患者做某些需暴露身体的检查治疗时应使用屏风;对临终患者尽可能移入单独房间;夜间尽量使用地灯照明。

  2.3.2  注意心理护理  善于和患者进行感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施各种护理前应耐心做好解释,使患者有心理准备。由于疾病阻碍语言沟通的患者,护士要学会用眼睛去“听”,采用会意性“会话”方式进行交谈。

  2.3.3  疼痛支持  必须首先满足患者精神心理支持的需要:(1)指导患者使用放松疗法和精神转移疗法:①腹式深呼吸,将意识集中于呼吸,缓慢吸气后停顿数秒再慢慢呼出,能安定身心,松弛肌肉。②意向干预,运用有目的的内心思维活动,设想能达到某项期望的治疗目的。③使精神集中于疼痛以外的刺激,如看书、听音乐、看电视。(2)消除对麻醉镇痛药成瘾的错误认识,纠正“成瘾恐惧”心理,告诉患者及家属疼痛应得到治疗,癌症疼痛是可以得到缓解的[2]。

  2.3.4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阿片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应重点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便秘、恶心呕吐等。

  2.4  止痛的效果评价

  2.4.1  评价目标是否实现  止痛效果评价是有效缓解疼痛的重要步骤,它包括疼痛程度、性质和范围的重新评估,下一步治疗效果及治疗引起的副作用的评价,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评价不仅包括对疼痛主观上的评估,即疼痛程度的自我评定,还有客观指征,如呼吸、神志、躯体变化等。记录所用药物、剂量、途径、时间、效果、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及配合其他措施等[3]。

  2.4.2  根据评价的结果再定护理计划  对疼痛无明显减轻的患者,应查找目标未实现的原因。如资料收集是否完整,诊断是否正确,选择的措施是否合适,执行措施是否正确,病情有无变化,患者是否配合等,对患者疼痛再次进行评估,制定新的护理计划。

  【参考文献】

  1  肖海.危重病护理方面的进展与问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8,6:246-274.

  2  黄孟菊.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南方护理学报,2004,11(4):51.

  3  张惠兰,陈荣秀.癌症病人的症状与处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74.

  作者单位: 222002 江苏连云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

  (编辑:商  洁)

 

作者: 吴德香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