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收治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0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均经临床确诊,男73例,女3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2岁。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除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外,应特别观察瞳孔、头痛、呕吐和抽搐等情况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细致观察,提高警惕,通过与患者接触观察其特殊反应,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必要时可借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及角膜反射等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轻重。如患者有脉搏、呼吸减慢,同时有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瞳孔不等大、呕吐频繁并呈喷射状、烦躁不安等就有可能发生脑疝,要及时告知医生。

  2.2  卧床休息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但有的患者意识障碍很轻,又无肢体瘫痪症状,常于病情缓解后,下床活动而造成复发。病后2周复发率最高,因此这类患者不管症状轻重,必须坚持卧床休息1个月。为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好,护士必须向其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合作同时做好基础护理。精神症状严重躁动不安、头痛、呕吐,根据医嘱适当给予脱水剂,可使患者减轻头痛安静入睡。

  2.3  心理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常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故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通过选派有经验的护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耐心的解释,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减轻控制症状的方法,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2.4  保持大便通畅 

  患者因便秘大便用力,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因此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复发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每天询问患者排便情况,认真记录,如有便秘应早期给予缓泻剂从而顺利排便,为防止便秘,每次饭后1~2h按摩腹部数分钟,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

  2.5  预防并发症 

  伴有意识障碍的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合并肺内感染,对呕吐频繁的患者应采取侧卧位,及时引流呕吐物,痰多时随时吸出,可防止吸入性肺炎,保持呼吸道通畅,需要时给予吸氧。给予吸氧期间应经常巡视患者,观察给氧效果及病情及时将情况告知医生。每日保持水电解质和热量的最低需要量,昏迷3天以上者应考虑鼻饲补充营养,伴有偏瘫的患者,喂食时应取健侧卧位,以预防食物沿麻痹侧流入气管。

  2.6  出院指导 

  由于患者经济条件限制,往往病情好转时就要求出院,有的只住1周左右,这时要向患者介绍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卧床休息必须坚持1个月适当活动,以理解、关心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交谈,着重心理疏导和护理,解除患者心理负担,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门诊随诊,加强营养,增强自体抵抗力,注意预防感冒,偏瘫患者要加强肢体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创造健康。

  作者单位: 028400 内蒙古开鲁,开鲁县医院

  (编辑:朱兆耘)

 

作者: 王凤兰,王桂芹,郭新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