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颈椎前路手术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颈椎前路手术患者51例,训练组为32例,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间手术对术后呼吸、引流量的影响。结果训练组无论在术中显露、术中出血、术后出血量,咽喉部不适发生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颈椎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术前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择颈椎前路手术患者51例,训练组为32例,对照组19例,比较两组间手术对术后呼吸、引流量的影响。结果  训练组无论在术中显露、术中出血、术后出血量,咽喉部不适发生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椎前路手术术前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并发症。

  【关键词】  颈椎前路;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颈椎病最常见的方法,但由于术中对气管食管的机械性牵拉刺激较重,易引起术后出血,咽喉部不适,甚至呼吸困难,不利于术后康复,从2002年1月起,我科护理组根据以往的临床经验,通过文献的学习,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行术前气管食管的推移训练,为术中方便操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损伤及并发症,产生了重要作用。

  1  临床资料

  训练组:选择我科2002年1月~2004年12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8岁,平均51岁;其中颈椎病29例(包括脊髓型22例,神经根型2例,混合型5例),颈椎管狭窄症2例,后纵韧带骨化1例。对照组(该组患者未做气管食管推移训练):选择1996年3月~2001年11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共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9岁。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原理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主要为颈前路手术做准备。因颈前路手术入路系经内脏鞘(包括甲状腺、气管、食管)与颈血管神经鞘(包括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间隙而抵达椎体前方,故术中需将内脏鞘牵拉向对侧方可显露椎体前方或侧前方[1],为避免术中牵拉损伤,减轻术后患者咽喉部及食管的不适症状,术前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自己用2~4指插入切口一侧的颈内脏鞘与血管鞘之间,持续地向非手术侧牵拉推移。因为颈血管鞘、颈内脏鞘间和椎体间隙均为疏松结缔组织,张力较低,经过多次、反复、持续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可使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获得松解[1]。

  3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方法

  (1)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前向患者解释训练的目的和要求,使其理解和配合,一般在手术前5~7天进行,推移宜在饭后1h进行,以免推移牵拉时刺激引起患者恶心、反胃等不适。(2)推移训练时取仰卧位,枕头垫于肩下,头后伸,训练者用2~4指指端在皮外置于气管侧旁,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开始时用力尽量缓和,频率为5次/min左右[1],使患者有个适应过程。(3)患者刚开始推移时如出现不适、局部疼痛、恶心,甚至头晕、心跳加快等症状,可休息10~15min后再继续推移,直至能适应推移训练,并尽可能避免牵拉过程中断,开始每天一般为3次,每次15~20min,以后每天逐渐延长推移时间,增加到每天3~5次,每次60min,训练到符合手术要求时为止,即气管被推移过中线持续1h以上,患者无明显不适。(4)如体形较胖,颈部粗短者,推移训练应适当加强[1],为获得较好的推移效果,以便术中暴露椎前间隙,要求必须将气管推移越过颈部中线[1]。(5)对老年体弱者推移训练,开始时应动作轻柔,幅度由小到大,间隔时间由长到短,持续时间由短到长,让其逐渐适应过程,增加其耐受性[2],以免发生意外。

  4  数据统计

  数据以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训练组与对照组引流量以两组均数的t检验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5  结果

  5.1  对呼吸的影响  训练组:患者手术易于显露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无气管食管破损,术后呼吸通畅,患者无声音嘶哑、憋气、咳嗽、喉头水肿、反复吞咽等咽部不适,只有2例有轻度咳嗽、咽部不适,给予雾化吸入,对症处理,2天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术中手术野显露差,气管相对牵拉紧张,术程较训练组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适、声音嘶哑,有2例患者出现痰多咳嗽、气管刺激性急性反应等症状,给予雾化吸入,激素应用,3天后症状改善。

  5.2  对引流量的影响  训练组:术后外敷料干洁渗出少,颈部无血肿,伤口引流管引流液少,均放置1天,引流量20~45ml,平均(34.59±8.02)ml。对照组:术后大都外敷料有渗血,伤口引流管放置2天,引流量40~90ml,平均(52.73±13.21)ml。训练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

  6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意义

  经上述良好、系统而正规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后,训练组患者颈部组织适应性增强,使颈部条件符合手术要求,减少了手术风险,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对照组由于在术前未进行训练,与训练组相比较,其颈部组织僵硬,术野显露差,呼吸、吞咽次数明显增加,术中牵拉过程明显困难且时间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训练组多,手术时间较训练组长,增加了手术难度,甚至可能在术中因无法将气管食管顺利牵拉使手术中止或术后发生喉头痉挛、水肿,神经损伤和颈部血肿、出血量增加等严重并发症。综上所述,气管食管推移训练对颈椎前路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的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贾连顺,李家顺.颈椎外科手术学.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157-158.

  2  唐风元.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上海护理,2004,7:28-29.

  作者单位: 200083 上海,上海建工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尚洪平,朱玉妹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