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21期

医院消毒、灭菌与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探索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院内感染严重影响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院内感染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质量控制,成为......

点击显示 收起

  院内感染严重影响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严重制约着医疗质量的提高,是现代医疗技术和医院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院内感染正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工作。消毒灭菌工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质量控制,成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常规预防与重点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1  发生院内感染的途经

  1.1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而发生感染 

  医疗器械或敷料等消毒不彻底,常构成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目前医疗机构增添了较多的检查和治疗器械,一部分部件是高分子材料及塑料等材料制成,这些材料不宜用高压蒸气或腐蚀性强的消毒剂处理,因此易增加感染的机会。

  1.2  人体皮肤上的正常细菌也可以引起感染 

  在正常皮肤上有不少的细菌存在,其中有的是致病菌。对医生、护士、卫生人员和患者的手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有的可培养出致病菌。但一般在正常人体表面不引起感染而致病,若一旦转移到人体伤口、肺部或泌尿道等部位均可发生感染。尤其是绿脓杆菌,耐药性强,易于传播,一旦发生难以控制。

  1.3  诱发因素引起的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患者等在特殊治疗过程中采用激素或抑制抗体、免疫力的药物。如化疗时白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降低而易继发感染。

  1.4  空气中的微生物超标 

  空气中的微生物不仅是环境卫生的管理权限指标,而且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医院内各科室空气中微生物的定期监测并及时消毒是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1.5  常用某些抗生素而引起耐药株 

  经常接触某种抗生素的细菌,易产生耐药菌株,如对具有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若感染伤口,可引起化脓性疖疮,严重者引起败血症,甚至导致死亡。

  1.6  ICU病房的管理 

  ICU病房住的大多是大手术后或其他重症患者,由于创伤大,免疫力低下,留置导管、呼吸机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都是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2  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

  2.1  常规预防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 

  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必须是全员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开展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人员得力,各科室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尽心尽力,人人参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及时主动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2.2  提高全员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防范意识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和院感涉及到多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全员培训、教育,通过不断的培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提高与增强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把院感管理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医务科或院感科对发生的院感病例,及时组织调查,分析感染原因,提出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避免院感病例的爆发。

  2.3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2.3.1  病区感染的预防 

  晨间护理采取湿式扫除,一人一刷,定期更换床单,污染时及时更换,及时做好空气及终末消毒工作。

  2.3.2  诊疗室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门诊室、ICU等坚持每天不定时采用广普、高效、低毒的消毒剂消毒。

  2.3.3  加强医疗物品监测 

  为确保医疗物品浸泡消毒的效果,应严格对消毒液、浸泡液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监测。对盛放消毒液及其他物品的容器每周进行高压灭菌,对口腔科、五官科、外科等科室器械采用高压灭菌,并要确保物品的灭菌效果。

  2.3.4  洗衣房预防院内感染的对策 

  洗衣房要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对各病房收集来的污染物品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分类盛装和处理。送衣服的车用后及时消毒。

  2.3.5  供应室预防与控制院感对策 

  按照卫生学要求合理分布工作环境。应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洗室、包装室、消毒室、无菌物品室、储存室、更衣室、敷料室、回收室、办公室等,应做到每日使用高效的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各种消毒包都应标有名称、消毒日期、消毒人员及消毒清单,以供使用者核对。

  2.3.6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 

  对购进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要严把质量关,必须索取三证。建议批批抽检监测,以确保质量。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经毁形、消毒后由指定的单位进行回收。

  2.3.7  注重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为了达到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的前后均应对手进行消毒。化验室工作人员及临床科护理人员接触血液标本均应戴一次性手套。

  2.3.8  加强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微生物监测 

  院感科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机抽查,重点科室的环境每月监测一次,普通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同时疾控中心随时监测。对院内感染病例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减少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3  小结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的预防需要护理方面的密切配合,要严格要求护士自觉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原则,切实规范护理行为,从而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因此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必须各级高度重视,人人参与,在日常预防与控制的基础上,加大重点科室管理的力度,从而才能将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必须改进现有的监测方法,采取主动式前瞻性监测,并将工作重点放在目标性监测上,及时主动发现病例,以便采取措施,提高监测的实效性。因不少医院对前瞻性监测经验不足,监测目的不明确,监测方法的过渡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影响监测结果,要在全面综合性监测基础上,逐步摸索出本单位感染监测的主要目标,最终从回顾性监测转化到前瞻性监测的过渡。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感染趋势进行预测、预报的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感染流行或暴发的征兆,以期达到控制院内感染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 621000 四川绵阳,绵阳市中心医院
  
  (编辑:李建伟)

 

作者: 黄英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