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期

常见老年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老年髋部骨折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心理护理,教授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并指导患者合理的康复训练。结果57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老年髋部骨折者围手术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评估,心理护理,教授功能锻炼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发生,并指导患者合理的康复训练。结果  57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围手术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最大限度恢复患肢活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由于骨质萎缩、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由床上跌下时,均易造成骨折,尤其是髋部的骨折最易发生。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7例,针对不同症状和体征,分别采取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7例,男27例,女30例;年龄≥70岁32例,年龄<70岁25例,均合并一种或多种脏器疾病。

  1.2  治疗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患肢皮牵引或骨牵引1周后手术。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滑动加压鹅头钉内固定的35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置换术的12例;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双螺钉内固定的10例。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正常。

  2  术前护理

  2.1  全身情况评估 

  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包括心、肝、肾、肺、内分泌、血液等系统的状态,以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做好术前准备和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2.2  心理护理 

  老年人由于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社会经历、文化程度不同,心理变化也不相同,加之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个强烈的刺激,多数患者对手术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针对不同情况,护士应做好解释工作,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的必要性、危险性、预后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好各种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2.3  术前营养支持 

  由于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对饮食有一定限制,加之长期卧床,易造成营养不良。因此,护理人员应细致地观察、了解病情,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做好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给予,以保证患者营养的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

  2.4  皮肤准备 

  术前1天应剃除毛发(包括阴毛),剃毛时应注意不能刮破皮肤,避免皮肤感染造成术后伤口感染。特别是关节置换术后若出现感染,将导致手术失败。另外,术前肌注镇静药物时应选择健肢的臀部进行肌注。

  2.5  术前康复指导

  2.5.1  训练床上大小便 

  术前1周应用便盆在床上大小便,以防止术后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放置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的动作。

  2.5.2  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 

  教会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s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反复进行,每组20~30次,每天做3组。同时进行踝关节和足趾屈伸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发生[1]。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伤口的出血及渗血情况,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两腿之间置海绵垫,以防患肢外旋、内收。保持负压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3.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

  3.2.1  肺部并发症 

  老年患者由于疼痛造成咳嗽、喷嚏等保护性反射消失或减弱,不能有效地将细菌、粉尘、分泌物等排出,加之长期卧床不能变动体位,使呼吸道引流不畅,分泌物在肺内沉积易造成感染。术后平卧6h后可适当抬高床头,鼓励患者有效地咳嗽、咳痰。每1~2h给患者翻身1次,痰不易咳出时应采取辅助方法,如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每日2次,必要时吸痰。

  3.2.2  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常因手术使血流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三大因素所致,严重者引起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因此,积极预防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小腿肌肉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术后患者血液如呈高凝状态,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预防。

  3.2.3  脱位的观察及护理 

  脱位是髋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关节置换术患者最易发生,原因多与术后挪动不正确,早期功能练习不恰当及患者自身条件等有关。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两大腿之间可放置软枕以防患肢外旋、内收。注意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是否疼痛,下床时应避免内收和屈髋,翻身时两腿间夹一个枕头,若脱位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手法或手术切开复位[3]。

  3.3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1)术后回病房平卧,患肢抬高,呈外展中立位,麻醉清醒后,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做上肢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足背屈伸运动等,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术后1天指导患者主动进行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方法:患者仰卧位,收缩股四头肌,缓慢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屈曲角度不宜>45°,3次/d,2~3组/次,每10次为1组。(2)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后可行CPM锻炼,活动范围10°~30°起,每日增加5°,逐步增加至90°止,同时进行肌力训练及其他辅助运动。术后5~7天,可将床头抬高45°~60°,进行坐位练习,2~3次/d,每次20~30min,使患者慢慢适应坐起,以免起床时引起不良反应。(3)术后7~14天,协助患者做下床站立的练习,2次/d。下床方法:指导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助行器站起5~10min后上床,上床时按相反方向进行。术后6周内患肢避免负重。

  4  讨论

  髋部骨折给老年患者造成了极大痛苦,通过手术,不仅有效解除患者疼痛,而且能极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及术后积极合理康复训练,无一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患者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9-872.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2-701.

  3  朱红英.人工髋关置换术后的康复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7.

  作者单位: 551400 贵州清镇,清镇市中医院骨科

  (编辑:乔晓)

  (收稿日期:2005-11-16) 

作者: 田梅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