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护理。结论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护理;对照组按照一般常规护理。结果  4周后两组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01),治疗4周后FMA、MBI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约80%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做好偏瘫肢体的康复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02年5月~2004年10月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对其中36例脑卒中患者予以康复护理,结果显示,可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5月~2004年10月入住我院的脑卒中患者72例,均为首次发病,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出血或梗死,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男48例,女24例,年龄43~80岁,平均63.2岁,病程7~10天。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接受临床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康复护理方法如下。

  1.2.1  体位  采取患侧与健侧卧位,仰卧位2~3h变换1次,减少患侧卧位预防肢体受压,对于重症脑出血者,翻身在起病后12h即可。

  1.2.2  肢体摆放  (1)患侧卧位:此卧位可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并使整个患肢拉长,从而减轻痉挛。具体方法:头部放于与肩同高的软枕上稍向前屈,躯干向后旋转,背部用软枕支持,患者上肢前伸与躯干的角度≥90°,前臂旋后,腕部背伸。(2)健侧卧位:此卧位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90°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厚度为13cm左右),保持屈髋、屈膝、踝中位。

  1.2.3  患肢按摩  在活动前进行按摩,每天2~3次,每次15~30min,包括按、摩、捏、揉。按摩时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而快,2次/d,反复按摩。

  1.2.4  被动运动  应在全关节范围内活动上下肢各个关节,每天2~3次,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对于意识清楚者,鼓励患者增加信心,相信肢体可以活动。当患者在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开展床上的主动运动,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主要方法有:(1)Bobath握手;(2)桥式运动,此法锻炼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有助于防止甩髋、拖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3)床上移行,主动运动应在护士及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每天2~3次。

  1.2.5  坐起和站立的训练  起床时动作要慢,先取半坐卧位,若无头晕等症状再取坐位。在床上坐位时应设法使躯干伸直,向后的垫枕不可高于枕部,以免刺激颈部张力。患臂放在胸前桌上,肩、臂充分向外伸展,然后可在专人保护下站立。床边站立时双足跟一定要踩地,先将身体重量集中于健侧下肢,然后慢慢移向患肢,站立时间逐步延长。进行站立训练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1.2.6  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随着患者站立时间的延长,即可开始迈步训练。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前肢,护士站于患侧,患者健手扶手杖,嘱患者先出手杖,迈患肢,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膝关节支撑,再迈健肢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反复练习直到独立行走。同时,在训练中穿插一些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脱衣服、进餐、洗脸、刷牙、梳头等。每天3~4次,每次30min。

  1.3  评定指标  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定、ADL能力采用MBI评定[2]。首次评定在治疗开始的24h内由医生、护士组成的评定小组进行,4周后由同一小组进行再次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FMA、MBI评分见表1,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与MBI评分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01

  3  讨论

  康复理论认为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能力和可塑性。在条件适宜时部分神经可以再生,早期康复的介入能更好、更快、更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ADL,能使肢体的肌张力达到平衡。通过肢体的主、被动活动,增加相应皮质脑血流量,减少废用性萎缩及畸形发生,增加关节活动度,并可激活部分处于备用状态的突触,使另一些突触末梢发芽,阈值随使用程度的增加而被激活,形成旁路,实现中枢神经功能重建。通过康复护理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充分显示出康复护理能很大程度地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王新德.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40-184.

  (编辑:丁剑辉)

  作者单位: 422000 湖南邵阳,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作者: 王战新,邓焱昆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