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臀肌挛缩症术后功能锻炼的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臀肌挛缩症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出现并膝下蹲困难、逐渐加重,手术行臀肌松解加术后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术后很好的功能锻炼,对于巩固手术效果、预防复发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臀肌挛缩。功能锻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臀肌挛缩症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患儿出现并膝下蹲困难、逐渐加重,手术行臀肌松解加术后有计划地进行功能锻炼会收到满意的效果。本组对26例患儿进行3~6年随访效果满意,其中优18例,良8例。术后很好的功能锻炼,对于巩固手术效果、预防复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臀肌挛缩;功能锻炼;护理

       臀肌挛缩症又称注射性臀肌挛缩症,可由臀部局部反复多次的肌肉注射引起,也与外伤、遗传、瘢痕体质等有一定的关系。臀肌挛缩症的患者除出现臀部筋膜挛缩外,严重者还会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不同程度的萎缩,患者表现并膝下蹲困难,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在全民有较好的社会保障和规范的医疗操作管理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很少发生。近年我国报告的病历数量逐渐增多,重病例也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手段,但手术后如忽略进行功能锻炼,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效果,而且会使挛缩复发。因此,术后及时、坚持进行功能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1997~2001年共收治该病患者(据不完全统计)26例,手术松解术后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20岁,平均10.76岁;单侧16例,双侧10例。26例患者均来自农村或小城镇,且都有臀肌注射史,其家属普遍缺乏用药及用药途径利弊的知识,患者均表现为跛行,双下肢交腿、并腿、并膝下蹲困难。

    1.2  手术方法  麻醉或腰麻,取侧卧位双侧消毒铺单,先做挛缩严重一侧沿粗隆顶端向上纵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口长约4~8cm用钝性剥离器向两侧分离皮下组织,左右宽度2~3cm即可显露阔筋膜,并将阔筋膜“Z”字形切开,将患肢极度内收内旋屈曲,触及并分离臀中肌、臀小肌内的条状挛缩带、横行切断,让挛缩带自然回缩2~3cm,并常规切开臀中肌,臀小肌,即刻检查患者内旋、内收、屈曲、伸直等功能,无运动受限和弹响,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负压引流。对侧同上并将双下肢固定于并拢屈曲位。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体位的摆放  术后立即用毛巾或约束带置双下肢于并膝位,并在膝下垫一软枕,使下肢呈屈膝15°~30°左右,有引流管的术后观察引流量性质,24h后拔管。

    2.2  心理护理  臀肌挛缩症多为儿童,在术后功能锻炼前,应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不注意功能锻炼的危害性,鼓励患儿克服开始锻炼时伤口的疼痛,并告知疼痛会随着锻炼逐渐减轻,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2.3  功能锻炼  术后第三天在护士的指导下开始被动功能锻炼。

    2.3.1  被动双膝交叉练习  患者平卧,护士帮助将其一侧腿交叉搭在另一侧腿上,膝部为交叉点,左右交替,反复进行。此方法可以避免臀部肌肉粘连。每天应不少于20~50次。

    2.3.2  被动双膝屈膝练习  患者平卧,护士帮助将其双腿并拢屈膝,然后指导患者双手抱膝,尽量使大腿贴近胸部,持续数秒后放平双腿,反复进行。此方法练习目的也是防止臀部肌肉粘连。每天不少于20次。

    2.3.3  被动下蹲练习  患者下床,双手握住床尾,并膝下蹲,护士站在后面顶住其后背,嘱患者尽量不要弯腰,脚跟不要离地,持续1~2min后站起,每次练习反复进行,次数可根据病情循序渐进。每天应保持在30~50次,1周后进行主动下蹲练习。

    2.3.4  一字步练习  护士面对患儿,牵其双手,嘱患儿走一字步,纠正患儿异常步态。

    2.3.5  被动锻炼及出院指导  1~2周后改为主动的锻炼,嘱患儿按照被动锻炼的方法自主进行。出院后,嘱患儿坚持照此方法坚持锻炼,直至下蹲自如为止。

    2.4  结果  本组患者出院后经随访3~6年,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其中优18例,良好8例。

    3  讨论

    臀肌挛缩症的有关病因病理变化以及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经有关专家研究已经基本明了[1,2]。臀部肌肉注射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反复注射,针头的机械损伤和化学药物的刺激引起局部的出血、水肿和肌纤维炎,最终形成臀肌的纤维化和瘢痕挛缩。注射药物的种类剂量对组织的刺激程度和化学损伤程度,有较大差别,其中钾盐青霉素用苯甲醇稀释可减轻肌肉注射时的疼痛(苯甲醇有局麻和防腐作用),但对肌组织的刺激和化学性损伤更严重[3]。4岁前的幼儿臀肌发育差,肌肉纤细,吸收功能及抗刺激能力差,反复多次的肌肉注射无论是机械刺激还是化学刺激均可引起局部肌细胞的损伤或出血,低渗或高浓度的药物,导致局部体液环境的改变或药物的毒副作用,使肌细胞变性坏死,形成纤维化、瘢痕化,失去弹性。

    臀肌挛缩症病程愈长,病情愈重;患者年龄越大,继发的形态改变和骨关节畸形就愈重。本组年龄最大的1例20岁,双侧臀肌挛缩,则继发骨盆倾斜、脊柱侧凸、被动屈髋功能丧失,患者弯腰或企图下蹲时必然以脊柱的屈曲代偿屈髋功能,久而久之胸腰椎形成结构性圆背畸形。

    臀肌挛缩早期不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农村患者,到后期出现严重的下蹲困难或屈髋困难时才就医。臀肌挛缩症8~10岁前行臀肌松解术,术后配合很好的被动功能锻炼和主动的功能锻炼,会得到满意效果,忽视术后功能锻炼则会导致挛缩复发,应引起医务人员及家属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秦泗河.2000“蛙形腿”的探讨与思考.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4.

    2  沈品泉,汪启.臀肌挛缩诊治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3):229.

    3  秦泗河,彭爱民.重度臀肌挛缩症继发骨与关节畸形.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5):151-154.

  
    作者单位: 071000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张建芳,王芬,薛立景,李秀女,董淑香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