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脊髓损伤(SCI)常由脊柱骨折、脱位或火器伤引起,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挤压伤和枪伤。SCI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代偿已丧失的部分功能,如下肢丧失移动身体及走步功能,充分发挥上肢肌力及躯干肌力以移动身体及用拐行走,就部分地代偿了下肢功能。年龄27~65岁,颈椎损伤12例,胸椎损伤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脊髓损伤(SCI)常由脊柱骨折、脱位或火器伤引起,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挤压伤和枪伤。SCI是重要的致残因素,常遗留严重的残疾、感觉障碍、膀胱排尿功能紊乱、肌紧张、关节挛缩、疼痛、褥疮、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等。SCI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代偿已丧失的部分功能,如下肢丧失移动身体及走步功能,充分发挥上肢肌力及躯干肌力以移动身体及用拐行走,就部分地代偿了下肢功能。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共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7~65岁,颈椎损伤12例,胸椎损伤7例,腰椎损伤19例。

    1.2  康复训练方法

    1.2.1  SCI早期的康复  (1)自我照料:平定和训练洗澡、如厕、更衣、进餐、修饰及个人卫生,C4及C4以上损伤,训练环境控制系统的使用,即供在床上或轮椅上的患者靠吹气球或下颌活动等开关电灯、电视、接听电话等。C6以下训练进食、梳洗、穿衣;C8以下训练进食、梳洗、穿衣、大小便。(2)预防褥疮:教会患者自己检查受压皮肤情况,每小时双手支撑抬臀,经常翻身,更换体位。(3)残留肌力的加强: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等的训练,采用渐进性抗阻训练,肌力训练可加强上肢支撑力和维持坐、立姿势的能力,为日后手控制轮椅或用拐杖步行打下基础。(4)初步的转移训练:C1水平损伤训练其熟练在轮椅上生活的多种技巧,进行从轮椅到床上,从轮椅到厕所的转移训练。(5)平衡的训练:C6及以下水平损伤,首先从坐位平衡训练开始,让患者能直腿坐在床上后进一步训练其稳定性,令其两臂伸直平举,维持坐位姿势,又可突然对患者身体施以少许推力,使患者用力维持平衡,还可以在坐位下与同伴传球或两手轮流向前击拳等。

    1.2.2  SCI中、后期的训练  经初期训练,在轮椅上已基本能独立,并已学会一些生活自理方法之后,除巩固和加强这些训练之外,对有可能恢复步行的患者开始进行以站立和步行为特点的训练,对于不能步行的患者,则训练其熟练地在轮椅上生活的多种技巧,加强其残存的肌力和全身的耐力训练。

    2  结果

    通过早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C6平面以上损伤的患者大部分可以自己开关台灯、电视等,日常生活动作可自行完成,可水平移动,可推动手动轮椅;C7~C8损伤的患者,日常生活动作可自理,可翻身坐起,可支撑起身体做转移动作,使用手动轮椅自如;胸椎和腰椎损伤的患者3个月后可扶双拐小范围步行,缓慢上下楼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

    3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可达到康复期短、康复效果好的目标。脊髓损伤康复目的是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残存功能。为达此目的,需借助神经、肌肉的代偿功能。为此应遵循如下原则:(1)在早期治疗中,应着重于脊髓功能的恢复,寓康复于早期治疗中,治疗、康复并进。(2)在维持残存功能的基础上,对残存肌肉原有功能进行训练,对关节原有屈伸、旋转功能进行再训练,以达到代偿丧失的部分功能。(3)根据脊髓损伤水平程度,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

      作者单位: 832008 新疆石河子,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陈  沁)

作者: 刘兰香,李玲,罗敏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