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如出血量大可引起严重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本病起病急,如护理不当患者可能会再度出血甚至死亡。护理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向清醒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病的病因、特点、常见临床表现(如长时间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癫痫、小便失禁或尿潴留......

点击显示 收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常因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痉挛、血液病等所致。如出血量大可引起严重颅内压升高甚至脑疝。本病起病急,如护理不当患者可能会再度出血甚至死亡。护理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向清醒患者及家属介绍该病的病因、特点、常见临床表现(如长时间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癫痫、小便失禁或尿潴留、晕厥、昏迷及精神障碍等),以后要做的检查、治疗及检查、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反应,使其了解该病并取得配合。(2)注意绝对卧床休息3~4周,大小便不能下床,控制好患者的情绪,避免过早活动和突然用力,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通便药。防止尿潴留,必要时插尿管导尿。防止剧烈咳嗽,患者感冒或咳嗽时及时应用止咳药。昏迷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3)注意监测患者血压,无论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均要保持血压稳定,预防再出血,该病再出血的死亡率达70%,应引起重视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4)患者初期有头痛,部分患者不能忍受,烦躁不安,有的患者不习惯绝对卧床休息,不予配合时应适当遵医嘱给予镇静药,同时减少噪音,减少探视,杜绝不必要的探视,保持患者体位舒适,指导患者放松,如缓慢地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取得患者的配合以增加机体耐受疼痛的能力,避免疼痛刺激而再出血。(5)饮食宜低脂肪食物,多饮水,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杂粮等。(6)并发癫痫,患者有前驱症状时应努力使患者平卧,避免摔伤,发作时切勿按压患者肢体,防止骨折或脱臼,及时使用牙垫,防止舌咬伤,并松解领扣及腰带,癫痫发作后患者应充分休息,同时应备好吸引器及氧气,极度躁动的患者必要时约束患者肢体,但注意约束切勿过紧,以防影响血液循环。恢复期患者应有人陪护,防止因身体虚弱而造成再损伤。

  随着对SAH的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此病的重视,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监护,提高护理质量,相信SAH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会大大降低。

  作者单位: 264100 山东烟台,烟台市牟平中医院

  (编辑:卫  东)

作者: 李严,孙艺堂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