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脑脊液鼻漏多见于外伤、肿瘤、感染和先天性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常可引起颅内感染。多数为外伤引起,其中3例为经口鼻蝶垂体瘤术后引起,3例为先天畸形引起。本组21例患者均采用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均未复发。1术前护理2。...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脊液鼻漏多见于外伤、肿瘤、感染和先天性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常可引起颅内感染。因此,积极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促进漏口愈合,防止逆行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8例,女3例,多数为中青年,其中5岁以下儿童4例。多数为外伤引起,其中3例为经口鼻蝶垂体瘤术后引起,3例为先天畸形引起。本组21例患者均采用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均未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和责任护士、主治医生。消除其恐惧、陌生感,帮助医生确诊,是否有脑脊液鼻漏,如可留取漏液进行生化检验或询问患者是否经常有腥味液体流至咽部。病房温度要求18℃~20℃,湿度50%~60%。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2.1.2  防止颅内感染  给患者做好宣教工作,讲清脑脊液鼻漏说明大脑与外界相通,外界病原菌可直接进入颅内而危及生命,防止颅内感染至关重要,向患者讲解禁止抠鼻、擤鼻涕或堵塞鼻腔,尽量减少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动作,如想打喷嚏时,用手捏揉鼻甲两侧。嘱患者绝对卧床,头部抬高30°有利于漏口愈合及防止漏液逆流,头部垫无菌棉垫,并随时更换,鼻腔有漏液时用消毒棉球吸干,禁止鼻饲或鼻内滴药和鼻腔吸痰等操作,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避免颅内压增高,遵医嘱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

  2.1.3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有无颅内感染的发生,监测患者体温变化,同时注意患者有无呕吐、头痛、颈项强直脑膜刺激症状,必要时行腰穿检查,观察脑脊液性质、量和颜色。大量脑脊液外流,可引起患者头痛、头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细弱、血压偏低等。低颅压患者取平卧位以减少脑脊液流出,同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可缓解症状。

  2.1.4  心理护理  患者因脑脊液鼻漏长时间不能愈合,日常生活受限,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情绪,另一部分症状较轻者,认为生活可自理,易出现不遵医嘱行为,因此,我们多巡视病房,随时与患者交流,进行宣教,争取患者积极配合。

  2.1.5  术前准备  经鼻手术,术前一日剪鼻毛,用棉签蘸碘伏清洁鼻孔。

  2.2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常规安置在监护病房,给予心电、血压监护。由于术前脑脊液长期外流,患者已适应低颅压状态,手术修补后因脑脊液不再外流,颅内压回升至正常水平,出现相对高颅压状态。所以要观察有无头痛、喷射状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并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不要过早下床活动,一般为2周。(2)脑脊液鼻漏的观察。虽然手术修补了漏孔,但高颅压、高血压、打喷嚏、用力排便等均可导致修补漏孔的组织脱落。应观察鼻腔是否有无色透明液体渗出,尤其是填塞鼻腔的纱条取出后是否流清水样涕。低头或用力是否流速加快,平卧时是否有咸味液体流经咽部。及时发现漏口未堵住或修补物脱落使脑脊液再漏。(3)做好基础护理。(4)做好出院宣教:嘱患者预防感冒不做剧烈活动,避免屏气、抠鼻、擤鼻涕、用力咳嗽、咳痰,避免打喷嚏如要打喷嚏时,马上用手捏揉鼻翼两侧。让患者掌握咳痰的技巧,患者取半卧位或卧位,两肩放松,咳嗽前先深呼吸4~5次,再深呼吸后张口浅咳一下,将痰咳至咽部再迅速咳出。保持大小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缓泻剂。病情变化及时就诊,1个月后复查。

  3  小结

  通过对21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我们认为护理重点在于:(1)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预防逆行感染,避免颅内压增高;(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宣教工作,争取患者配合;(3)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防止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再漏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和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 100050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编辑:商  洁)

作者: 吕宝荣,赵美萍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