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3期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应对护理的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解决。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51例肠造口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应对的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从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中逐渐调整了情绪和心态,较早地恢复了健康。结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解决。方法  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51例肠造口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应对的护理措施。结果  46例患者从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中逐渐调整了情绪和心态,较早地恢复了健康。结论  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肠造口;心理分析;应对护理
   
  Approach of intestine stoma patients psychoanalysis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GUO Ling-mei.

  Yue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 Western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 20043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nursing to resolve intestine stoma pati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Methods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51 intestine stoma patients from Jan,2000 to Jan,2006,and then performed th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thods.Results  Forty-six patients adjusted emotions and attitude from kinds of harmful psychological reactions,and recovered gradually.Conclusion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could help patients maintain the optimal mental state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Key words]    intestine stoma;psychoanalysis;corresponding nursing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是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每年有近10万患者接受此类手术[1]。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不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不便,并使其心理上承受极大痛苦[2]。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心理康复状态。笔者对我院51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普外科于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51例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成功实施了肠造口术。其中男36例,女15例;年龄31~79岁,平均59岁。

  1.2  肠造口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变化  见表1。

  表1  51例肠造口患者的心理状评估  (略)

  2  结果

  通过对51例肠造口患者不同心理状况的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46例患者从各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中逐渐地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其中19例患者在术前就很快处于情感适应期,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另27例患者在术后造口开放接受了造口护理指导后,才放开心态积极配合。他们在不同时期内先后恢复了健康,住院天数16~32天,平均住院22天。3名性格内向型患者心理起伏较大,精神状态差,住院时间较长,平均住院37天。余2名患者因伤口感染延长了治疗时间,较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更加延长了治愈时间。

  3  讨论

  3.1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分析

  3.1.1  术后患者的心理状况  由表1可见:(1)焦虑恐惧心理(占100%)。疾病对患者造成身心打击,害怕手术,担心手术预后及经济压力几乎引起所有患者焦虑恐惧。(2)抑郁心理(占62%)。当患者意识到手术并且肠造口是必然的选择,表现出对手术后的恢复没有信心,许多人处于闷闷不乐、抑郁的状态,有的甚至出现睡眠障碍。(3)悲观绝望心理(占23%)。当详细了解手术过程,许多人担心术后无法自理造口,认为将给家庭、子女带来麻烦和不便,自觉生存无价值,表现为悲观甚至绝望[3]。(4)自卑心理(占62%)。当人工肛门开放,患者感受到排便方式及自身形象改变,认为疾病给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危及婚姻、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便产生了自卑心理。(5)求知欲望心理:占100%。几乎所有患者都渴望得到有关造口的护理知识,同时希望获得更精良的造口用具来控制排便,从而提高生活质量[4]。

  3.1.2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癌症患者普遍表现出消极、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其心理反应一般将经历3个阶段:(1)情感波动期:当得知所患癌症几乎所有患者不同程度表现出焦虑恐惧、怀疑、担心、抑郁心理,有的对诊断表示怀疑,有的对确诊更是感到恐惧、空虚和孤独,情感波动较大。(2)情感认知期:当得知所患疾病须行手术治疗,而肠造口是必然的选择,大多数患者出现消极心境状态,表现出抑郁、悲观、绝望心理,并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3)情感适应期:随着病程的推进,多数患者只能无奈地接受和适应现实,能冷静对待已发生的事,有的持漠然心态,但治疗合作,而有的患者较难恢复患病前的平常心境,只得被动适应,陷入慢性抑郁与痛苦体验难以自拔。

  3.1.3  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1)18例6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心理变化程度较轻;(2)27例40~60岁年龄组患者心理变化程度较重,这与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处于事业有成,家庭负担最重有关;(3)6例30~40岁年龄组行为反应最强烈,甚至出现拒绝治疗自杀倾向等;(4)内向型人格心理变化重于外向型;(5)心理变化重者生活质量差,生存时间短。

  3.2  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心理治疗就是利用人的心理活动对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好的积极的效果,促使患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目的是使患者对人生充满乐观,对疾病没有忧虑和抑郁情绪[5]。在掌握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反应阶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的患者因人施护、对症施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向患者讲述医院的环境及医疗状况,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教会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倾听,理解患者所表述的内容,体会患者的真实感受,表现出对患者的关注和尊重,让患者的情感得以宣泄,使焦虑恐惧感消失,从而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3.2.2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善用目光对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触摸等非语言行为赢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多与患者交流,谈话以健康向上的话题为主,谈话时要面带笑容,从心理上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充分满足患者的要求。同时,通过有效的交谈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从容地接受现实,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3.2.3  进行合适的健康教育  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方面的知识,说明肠造口的必要性,介绍肠造口的一般情况和护理方法,使患者认识到肠造口对患者的消化功能及性功能均无影响。要把患者看成是自己的亲人,特别是对30~50岁年龄组的患者,要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对60岁以上的老人应反复进行解说,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3.2.4  良好的术后护理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包括血压、脉搏及伤口愈合情况,掌握造口的开放时间,注意观察造口周围的皮肤情况,教会家属及患者本人肠造口的护理方法,进行合适的饮食指导,让患者尽快适应肠造口的排便,从而将肠道口造成的生活上的不便减轻到最低。

  3.2.5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以积极乐观、关爱相助的态度感染患者,增强患者自尊和被爱的感觉,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其他肠造口患者一起交流经验,减轻他们的孤独感,使其抑郁心理得以纠治,激发他们回归社会的愿望和信心,从而促进其心理康复。

  4  结论

  肠造口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通过观察、交流、接触,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采取各种应对的心理支持及护理措施,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和态度,适时调整患者的心理行为,使其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护理,较快地恢复健康,提高他们重归术前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信心,从而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理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俞德洪,高辛元.结肠造口136例临床研究.中国肛肠病杂志,1996,16(4):13.

  2  路潜,周玉洁.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51.

  3  徐振奎,李国英.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6(1):25.

  4  减莉萍.结肠造口患者的心理变化与调控.解放军护理杂志,1997,14(1):45-46.

  5  徐俊冕.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8,88.

  (编辑:李建伟)

  作者单位: 200437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郭玲妹 2006-8-3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