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7期

血透患者动静脉瘘的护理要点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在对血透患者的护理中,动静脉瘘的护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动静脉内瘘甚至可以说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向患者做好宣传讲解,要教会患者如何保护自身内瘘术前内瘘侧皮肤保持清洁,防止术后感染,保护血管,禁忌做动脉和静脉穿刺,术后抬高患肢,减少肿胀。每天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如静脉侧扪到震颤,听到血管杂音,表示......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对血透患者的护理中,动静脉瘘的护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动静脉内瘘甚至可以说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为此,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向患者做好宣传讲解,要教会患者如何保护自身内瘘

    术前内瘘侧皮肤保持清洁,防止术后感染,保护血管,禁忌做动脉和静脉穿刺,术后抬高患肢,减少肿胀。每天检查血管吻合口是否通畅,如静脉侧扪到震颤,听到血管杂音,表示瘘管通畅,发现瘘管疼痛及震颤消失,即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必须保持瘘道口局部的清洁,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处理。

    2  注意事项

    禁忌在瘘管所在肢体上输液、测血压、拎重物以及挤压等,以防止瘘管阻塞。应经常注意观察是否有瘘管阻塞迹象,发现阻塞及时处理。

    3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穿刺要点,确保有较高成功率

    正确的穿刺,关键在于穿刺点的选择及穿刺方法的选择使用。(1)正确的穿刺点:动脉应向吻合口方向穿刺,静脉应向心方向穿刺,动脉应从远离吻合处开始选择穿刺点,逐渐移向吻合口,在血管壁上形成分布均匀的穿刺点,从而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动脉穿刺点应离开瘘吻合口5 cm以上,静脉穿刺点要尽量离开动脉穿刺点,一般在8~10 cm以上,最好不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管通路再循环,提高透析效果。(2)正确的穿刺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整条动脉化的静脉血管受用均等,血管粗细均匀,避免因小范围内穿刺或固定穿刺而造成受用多的血管腔壁受损,弹性减弱,硬结节瘢痕形成,有的甚至形成动脉瘤,而未用的血管形成狭窄。一般可使用阶梯式穿刺或纽扣式穿刺。

    护士应提高穿刺水平,力争一针穿刺成功。由于每次透析均需穿刺,所以护士应努力提高穿刺水平,刚开始做透析的患者穿刺后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次穿瘘管,所以,一般要求最初穿刺时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必须仔细摸清血管走向后再行穿刺,且前后两次穿刺点间距应在10 mm左右,每次穿刺时应避开明显的瘢痕。

    4  透析结束后注意事项

    透析结束后要予正确止血,新瘘管患者必须由护士负责止血,棉球按压穿刺点的力度应适当,手臂应略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一般压迫穿刺点止血应持续10 min以上。止血后用消毒纱布覆盖,最好用弹力绷带包扎,但不可过紧。

    作者单位: 202150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血透室

   (编辑:宋  晓)

作者: 钱晓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