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9期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控制与预防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医院是一个传染病源相对密集的场所,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常与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接触,从而可直接或间接、即刻或潜在地受到感染。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耐药菌株迅速变迁,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医院是一个传染病源相对密集的场所,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常与被病源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接触,从而可直接或间接、即刻或潜在地受到感染。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大量应用,耐药菌株迅速变迁,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着诸多的危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

  1医院感染的途径及主要疾病

  1.1血液、体液传播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常与带病毒血液和体液的组织、物品接触,病毒进入血液或组织或直接与破损皮肤黏膜接触而传播。主要疾病有乙肝丙肝、丁肝和艾滋病等。

  1.2呼吸道传播空气受到病源微生物污染时,医务人员吸入散布在空气中含有病毒或细菌的微粒而受到感染。主要疾病是呼吸道传染病,如非典、流感、肺结核等。

  1.3消化道传播传播途径是经粪口途径或食入病毒或病菌后患病。主要疾病有甲肝、痢疾、腹泻等。

  1.4接触传播病毒或致病菌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破损处而感染。主要疾病有流行性结膜炎、单纯疱疹等。

  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皮肤黏膜破损暴露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患者,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皮肤黏膜的破损,就暴露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带有病毒的物质就有与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的可能,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因素。

  2.2针刺伤或锐利器损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接种到受伤者体内,从而发生感染。手术或其他操作中使用各种锐利器,损伤医护人员的皮肤,同时接触到血源性病毒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同样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3手的污染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医疗活动中,绝大多数工作是通过手完成的,手的微生物污染相当严重,各种细菌数量往往比其他人群多。如各项操作前后不洗手或洗手不规范,感染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2.4空气污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等,干燥后形成菌尘,通过讲话、喷嚏、咳嗽、病房人员的走动而污染空气。病原体经空气传播疾病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3医院感染的控制措施

  3.1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法规文件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机制,建立院内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业务院长、科室主任、护士长组成,领导和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医疗护理的各项操作严格按工作规范进行,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

  3.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及时处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要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及时收集,分类存放,并做好消毒、毁形、登记等工作,对锐利器等危险性医疗废物要有警示标志。及时将医疗废物送交有关部门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防止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扩散。

  3.3洗手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医护人员的手是获得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在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有效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要熟悉和掌握洗手指征及正确的洗手技术,这对消毒手上暂住菌具有重要意义。在污染不严重时,一般用肥皂、清水冲洗,在污染严重时应用消毒剂洗手,洗手和消毒后避免擦手巾公用,防止再污染。

  3.4保持环境清洁,坚持消毒制度医院各诊室、各科室物品分类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灰尘,室内保持有效通风和必要的呼吸道防护措施。空气、物表、用品定时消毒,定期检测消毒效果。

  3.5医务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处于被病原感染的危险之中。因此,对每个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为住院患者及时进行肝功等必要的检查。注意保持个人卫生,诊疗活动前后洗手,必要时戴手套、穿着防护服等。使用锐利器械时要注意防止误伤患者及个人,对传染病患者根据病情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

  4预防

  4.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医院应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既要使工作人员掌握医院感染及控制感染的知识,又要充分了解职业感染的危害,增强日常工作中的防护意识,加强无菌观念,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4.2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保护身心健康关心职工身体,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了解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工人群中某项疾病的发病趋势,以便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控制措施。一旦发现职工感染传染病,应立即调离工作岗位,按国家相关法规规定隔离治疗,落实福利待遇,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4.3预防性接种要考虑某种感染的危险程度和发生感染的频率,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如乙肝、甲肝、流感、破伤风、结核等免疫制剂的预防接种。注射疫苗应在工作人员进入高危病区工作和疾病流行季节之前进行。

  作者单位: 163001 黑龙江大庆,大庆油田总医院烧伤整形

作者: 丁学珍,邵弘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