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浅谈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保健措施,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丰富其健康知识,使其自觉采纳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矛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着重介绍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保健措施,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丰富其健康知识,使其自觉采纳健康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心理特点;心理矛盾;心理保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和心理卫生问题,对于老年人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及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1 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1.2 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减退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1.3 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2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2.1 角色转变与社会的矛盾 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据对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机关和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 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就使得这些老年人在志向与衰老之间形成了矛盾,有的人还因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

    2.3 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是老年人心理困扰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说,由于缺乏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不高,因而使得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如果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性格倔强的老年人,常常会滋生自杀的念头。所以,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既是社会矛盾,也是社会心理矛盾。

    2.4 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

    3 老年人心理

  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以下几方面:(1)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功能开始退化。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上失常。(2)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生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3)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3.1 动 就是多运动。“生活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机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2 仁 就是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可以看以,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

    3.3 智 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是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进入老年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话、上网等。

    3.4 乐 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

    4 冲出对“死亡”的恐惧

  步入晚年并不意味坐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老年人要冲出“死亡恐惧”的漩涡,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就可以既不忌讳死亡,亦不整天陷于恐惧与焦虑之中,坦荡而达观,以自己的宝贵晚年,“只争朝夕”、老有所为地发挥余热,对人类多作一点贡献。

    5 小结

  根据科学的推测,人类自然寿命应比现在实际的寿命更长。但由于疾病、创伤或心理、社会等不良影响,使人们未能达到预期寿命而过早死亡。危害老年人常见的病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这些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属“心身疾病”,其中50%以上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不良情绪、吸烟、酗酒、饮食过度、睡眠和休息不足等)引起的。可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此类疾病即可大大减少。因此,社会应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及时给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自我保健,以达到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群体水平。

     作者单位: 402260 重庆,江津市人民医院

    (本文编辑:丁剑辉)

作者: 罗江会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