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8期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实施有效护理。方法对18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围绝经期内分泌紊乱引发的身心变化是抑郁症的发病基础,病前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文化环境、季节变化等因素是致病诱因。结论根据患者性别、病情特点,实施有效的身心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实施有效护理。方法 对18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因围绝经期内分泌紊乱引发的身心变化是抑郁症的发病基础,病前个性特征、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文化环境、季节变化等因素是致病诱因。结论 根据患者性别、病情特点,实施有效的身心护理,能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症;原因;护理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命中必经的生理过程,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时间,表明卵巢功能的衰退和生殖能力的终止,呈渐进性发展[1]。妇女在这特殊生理时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衡,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躯体和心理不适,多数人可通过自身调控平稳过渡,而少数人则在各种不良因素刺激下,导致抑郁性精神障碍[2]。笔者对我院近5年间收治的186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发病原因及实施的有效身心护理。

    1  临床资料

    入组患者186例,年龄45~56岁,平均(51±1)岁。文化程度:中专以上16例,高中52例,初中76例,小学42例。婚育状况:均已婚已育。职业:机关干部23例,普通职工87例,农民76例。临床表现:围绝经期首次发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精神症状以情绪低落、心境苦闷、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自我评价降低,月经紊乱,伴有睡眠障碍、易疲乏等躯体不适,重者有自责自罪、自杀观念。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定>18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与诊断(第3版)[3]。其中治愈147例,好转39例,无一例发生意外。

    2  结果

    见表1。表1  186例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病相关因素

    3  讨论

    3.1  相关因素

    3.1.1  内分泌紊乱  妇女在围绝经期内分泌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尤以性腺更为明显。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衡使大脑皮质、下丘脑等神经活动不稳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降低,交感神经应激性增加[1],构成了抑郁症发病的生理基础。178例患者内分泌紊乱引起了多系统、多表现的躯体症状,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患者焦虑、恐慌,反复就医,但躯体症状查无实据。内心的痛苦体验,过多地就医查体,会加剧患者自我暗示心理,强化躯体自觉症状,进一步掩盖抑郁情绪[4],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3.1.2  个性特征  个性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所表现出的一定倾向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个性特征与心身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5]。126例患者病前属于内蕴抑郁性格,敏感、多疑,做事自我为中心,追求完美,目的不达易焦虑、烦恼。在围绝经期遇到不良心理刺激时,会做出压抑克制反应,缺乏与外界交流的主动性,得不到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日久引发抑郁症。

    3.1.3  负性生活事件  围绝经期精神活动不稳定,对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降低。负性生活事件作为强烈的精神刺激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并且与文化层次呈负相关。97例患者在病前生活中,经历过不同的负性事件:如亲人去世,夫妻关系紧张,尤其是农村患者,经济困难、邻里纠纷、婆媳不合等。这些事件对她们脆弱心理的冲击强烈,情感体验痛苦,精神遭受重创。

    3.1.4  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中年期的围绝经期妇女,承担着多重角色,心理问题日趋突出:家庭和事业冲突;人际关系复杂;知识信息不断更新,适应能力不如年轻人;单位减员增效带来工作不稳定性等。63例患者感到难以承受社会心理压力的煎熬,忧郁、焦虑、愤愤不平,长期的心理压抑得不到有效疏导与支持,积郁成疾。

    3.1.5  季节变化  秋冬交替,万物凋零。28例患者因为围绝经期的各种躯体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劳动,休养在家,足不出户,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独处会陷入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忆,面对自然界变化,产生负性联想,感伤自己将步入老年,前景灰暗,生活失去意义。认识不到机体从成熟到衰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躯体不适使心情更加沮丧,自我评价降低,陷入负性情绪不能自拔。

    3.1.6  遗传因素  精神疾病有遗传性[2]。10例患者承认有家族史,其父母曾患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性疾病。

    3.2  护理

    3.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患者住院远离家人,倍感孤独,会更加自我封闭。护士采用多种沟通技巧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畅所欲言,表达内心感受。护士耐心倾听,给予同情和理解,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激发患者的求助动机,帮助分析、解释各种问题,纠正其对诱发因素的认知偏差[6]。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围绝经期这一特殊生理过程,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增强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及时联系家属探视,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

    3.2.2  生活护理  (1)胃肠功能紊乱是患者情感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针对围绝经期机体的需要,提供营养丰富、多样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月经紊乱出血较多者,多吃含铁补血食物。个别患者受自责自罪观念支配会拒食,护士耐心劝说。尽量为患者创造自我护理的机会,启发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2)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护士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白天组织患者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少卧床,睡前避免情绪激动、用热水泡脚;床铺舒适,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无噪音,保证睡眠质量。(3)患者内分泌紊乱会出现一系列躯体症状:皮肤潮红、汗后寒冷,阵发性心慌胸闷,月经紊乱,尿频、尿急。护士要关爱患者,加强基础护理,督促患者勤洗澡更衣,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泌尿生殖系感染。给予性激素补充疗法者,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剂量要准确,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2.3  安全护理  少数患者有自杀、自伤观念。护士应洞察患者的反常表现,提高预见性。加强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危险物品要妥善保管;测体温时手不离表;患者服药后,仔细检查口腔,防藏药后吞服中毒。患者抑郁情绪有昼重夜轻的特点,严格执行巡视制度,避免意外发生。

    3.2.4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促进疗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起重要作用。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家庭随访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健康宣教:正确认识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从成熟到衰老的必经过程,要重视生理、心理保健,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多参加体育锻炼,工作量力而行。正确评价自己,淡泊名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性情,广交朋友。遇事豁达,能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压力与挫折。心情苦闷时,善于向朋友、家人倾诉,寻求支持,家属要给予关爱。病情康复后的患者,正确看待自己的病情,摒弃自卑观念,定期复查,预防病情复发,平稳渡过生命的多事之秋。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82-384.

2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8-388.

3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

4 马丽霞,秋亚峰.躯体化障碍患者抑郁症的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94-195.

5 袁耿清.医用心理学,第5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18.

6 孔媛,张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山东精神医学,2003,16(2):111-112.


作者单位:271021 山东泰安,泰安市精神卫生中心

作者: 孙翠玲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