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2期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早产儿皮下脂肪薄,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易成功,保留时间长,适宜早产儿住院治疗需要。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关键词】早产儿。静脉留置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早产儿皮下脂肪薄,腋静脉留置针穿刺易成功,保留时间长,适宜早产儿住院治疗需要。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运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  早产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


    早产儿自身抵抗力差,吸吮吞咽功能弱,常需静脉补充营养。而且早产儿的住院时间长,给我们临床静脉留置针穿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自2005年我院采用腋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以来,减少了患儿痛苦,为抢救患儿提供了更为安全的静脉通路,提高了护理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的早产儿有58例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其中极低体重儿有15例。均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高渗液体。每天输液时间均在15 h以上,无一例液体渗漏、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其中有3例出现输液滴注时不通畅,给予外展穿刺一侧上肢即可。

    2 熟悉腋静脉的解剖位置

    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内侧,在第一肋外侧缘续为锁骨下静脉。腋静脉收集上肢浅静脉与深静脉的全部血液,为上肢深静脉。腋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容易穿刺,成功率高。若损伤腋动脉时,因无骨性组织遮挡,容易压迫止血[1]。

    3 腋静脉留置针穿刺

    3.1 用物准备 常规用物、留置针、肝素帽、无菌敷贴。

    3.2 操作方法 此项操作需要两人配合。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取平卧位,头偏向穿刺的对侧,穿刺一侧肩部稍垫起20°~30°,穿刺上肢外展110°~145°,腋窝呈水平暴露。协作者固定其体位,切勿摆动,操作者左手轻握穿刺侧的三角肌下缘,使腋窝皮肤绷紧。腋静脉颜色呈蓝色无波动。确定穿刺点(腋静脉下方0.5~1 cm处),常规消毒。将留置针以皮肤呈15°~30°进针,进针的速度宜慢,见回血后边退针芯边送管,套上肝素帽,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无菌敷贴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3.3 判断穿刺成功的方法 (1)见回血边退针芯边送管,送管时通畅无阻力,回血顺畅呈暗红色。接上注射器,回抽回血通畅,推注生理盐水时无阻力、无肿胀,患儿无不良反应。接上液体滴注通畅,证明穿刺成功。(2)若误入腋动脉,回血呈鲜红色,压力大呈冲击状,推注药液阻力大,腋下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应立即拔管按压5~10 min。重新选择腋静脉进行穿刺。

    4 注意事项

    4.1 严格无菌操作 (1)操作前常规消毒,消毒范围为8 cm×8 cm。操作成功后应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后,贴无菌敷贴。(2)留置针最长留置时间为5~7天,3天应更换无菌敷贴一次。(3)需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连接管头皮针,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

    4.2 预防不良反应

    4.2.1 液体渗漏 腋静脉位置较为隐蔽,应经常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范围的质感。如有渗漏,立即拔管,选择重新穿刺。

    4.2.2 封管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输液完毕后,用注射器抽取2~3 ml肝素盐水(5 u/ml)注入肝素帽内。封管时采用缓慢、连续、不间断、边推边退出针头的方法。保证肝素盐水充满肝素帽及套管针内[2]。

    4.2.3 其他 如静脉炎、局部感染。如有发生应立即拔管,选择重新穿刺。局部给予相应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王华.腋静脉穿刺技术.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3):271.

2 王平,杨占华,戴燕.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22(6):892.


作者单位:404000 重庆,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作者: 徐达艳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