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3期

1例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前行为疗法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行为疗法越来越多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本文通过对1例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前根据其生活背景及心理特征,采用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处于最佳生理、心理状态,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行为疗法。护理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害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行为疗法越来越多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本文通过对1例贲门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前根据其生活背景及心理特征,采用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术前处于最佳生理、心理状态,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关键词】  贲门癌;糖尿病;行为疗法;护理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患者表现为恐惧、焦虑、害怕。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使患者的血糖升高[1],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和预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可降低疼痛阈值,减少麻醉药的需要量,有利于术后康复[2]。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笔者通过对1例患者术前实施个体行为疗法,使患者平静地接受了手术,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退伍军人。患者于2006年9月22日因黑便2天伴头晕住入我院内科,入院诊断:上消化道出血,高血压,2型糖尿病,胃癌?入院体检:患者神志清,T 36.7 ℃,P 86次/min,R 20次/min,BP 120/80 mm Hg,空腹血糖7.77 mmol/L。有高血压病史5年,2型糖尿病史1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血糖控制尚可。给予内科抗炎、止血、控制血糖等治疗,胃镜显示:贲门肿瘤。遂请外科会诊,经会诊后转入外一病区择期手术治疗。面对突如其来的强烈刺激,患者极度恐惧,不愿意接受手术,表现出烦躁不安,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心率(最高120次/min)、血压(最高180/90 mm Hg)、血糖(最高12.6 mmol/L)有很大的波动,根据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外,护理方面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和生活经历,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同意接受手术,并且心率控制在86~96次/min,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20~80 mm Hg,舒张压150~90 mm Hg,血糖控制在6.8~7.8 mmol/L。使患者生理、心理都处于最佳状态,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于2006年10月26日康复出院。

    2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1)安排患者于整洁、宽敞、明亮、安静的病室,主动并耐心细致地介绍病区环境以及各种用具的使用方法。(2)护士热情,耐心和谐的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除其紧张情绪,在护理操作中要细致、稳重、熟练,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每天巡视病房,问候患者,与他攀谈其感兴趣的部分。(3)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告诉患者手术时有很多医生陪伴,如科主任、主治医生还有其他医生,有麻醉科医生还有很多手术室护士,以增加其安全感,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手术成功者的例子和手术的预后。要求实事求是的告诉手术的利弊,恰如其分的回答患者和家属的问题,以消除患者以及家属的疑虑。(4)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护理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扎实的心理学、伦理学和社会知识,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3  行为疗法

    3.1  首先评估患者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份、职业、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和心理生理情况。

    3.2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  护士每天热情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经常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护士在给患者做治疗和护理时动作娴熟,细致稳重,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对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耐心倾听,循循诱导  空闲时间和患者拉家常,根据患者的生活经历,利用循循诱导的方法把患者引入其感兴趣的部分,这时患者就会滔滔不绝的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和成功经验,以取得别人的认可和赞同。这时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并不时的表示赞美和惊讶。针对此患者曾经是军人这种特殊身份,每次交流时有意谈到这个话题,患者就会迫不及待的讲他当兵时是怎样克服种种困难,做了哪些有意义、有趣的事。我们倾听完后就表示赞美,并说你当年有多么的勇敢和伟大啊!还用怕这个小手术吗?使患者心理和精神上得到暂时的放松,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3.4  训练患者自我分析能力  再次巡视病房,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患者在内科住院长达1个多月之久,引导患者分析自己是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治疗好。其关键在于恰如其分向患者介绍他自身疾病特点和个体素质,以及此次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5  训练自控能力  主动控制自己紧张恐惧引起的失眠状态,睡眠异常对患者手术的耐受和术后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使患者明白“睡眠是为了手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开刀”。鼓励患者睡前数数,听轻音乐(节奏缓慢、音调和谐的乐曲可使呼吸平稳心跳规律血压下降有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3]。

    3.6  联想能力  对于害怕手术疼痛的患者,要让他想想现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忍受一时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病痛,手术成功后,身体恢复了就可以安心地回家与家人团圆,在家享受快乐的时光。

    4  讨论

    手术是对患者身体完整性的人为创伤,目的是去除病变或修复损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刺激,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心理畏惧,同时因对手术不了解,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一系列病理心理反应[4,5]。这就需要护士在护理、治疗中多与患者有目的地沟通与交流,了解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能使患者愉快地配合手术,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也增强了护患关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渠玉梅.高校教职工糖尿病病因分析及预防.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1):40.

2 李映兰.胆囊切除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关系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49-750.

3 王坤一.行为疗法助你有个好心情.现代养生,2002,5.

4 胜利,许又新.围术期焦虑及干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3):134.

5 唐茂芹,胡蕾.心外科病人手术前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7(1):27-28.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201300 上海,上海市南汇区中心医院护理部

作者: 蒋艳琼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