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16期

早产儿的发展性照顾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随着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和新生儿病房的普及,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日渐增多。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也就成了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1]。【关键词】早产儿。...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随着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和新生儿病房的普及,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日渐增多。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也就成了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优化[1]。

【关键词】  早产儿;发展性照顾

      临床上将胎龄>28周而<37周出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2]。随着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和新生儿病房的普及,住院治疗的早产儿日渐增多,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已成为新生儿科的重要问题。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提高早产儿存活的基础上及时对早产儿进行有效的发展性照顾使其在发育预后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发展性照顾的内容介绍如下。

    在监护期(包括住院期间),给予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是早产儿护理理论的新进展。发育支持护理被广泛应用于早产儿,旨在通过减少NICU医疗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利影响,促进患儿疾病恢复、生长发育、自我协调能力,从而改善其最终预后。

    1  患儿方面

    1.1  减少光线刺激  如灯光柔和,一般在暖箱上盖上深色的小被单;必要时也要避免光线直射眼睛和遮盖双眼。

    1.2  减少噪音刺激  控制室内噪音强度;对各种报警作出快速反应;使用心电监护仪时降低音量;微泵使用时不应置于暖箱上;控制专业人员的声音。

    1.3  减少侵袭性的操作  由于早产儿的特殊性,在NICU的检查、治疗、护理多为侵袭性且无告知性,易引起一系列生理及心理反应。因此,操作前应轻轻唤醒或触摸患儿。集中进行操作,动作轻柔缓慢。评估操作引起的疼痛,并进行控制。

    1.4  建立24 h照顾计划  根据病儿的活动规律、睡眠周期、治疗安排、喂养需要等制定一天的工作计划,给患儿提供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突然刺激和打扰患儿。

    1.5  促进早产儿的自我安抚及控制行为  在暖箱内用毛巾或小被单制作“巢”,提供鸟巢式体位支持,使其手脚能触及毛巾或小被单,能感觉边际,并能保持肢体屈曲,有安全感。

    1.6  早产儿抚触  用“新生儿抚触法”,2次/d。研究证明,对早产儿进行抚触能有效促进其生长发育[3]。同时有相对更成熟的习惯、定向力、运动能力和活动程度。而且在平均6个月龄时即使该早产儿不再接受抚触后,除继续显示体重增长的优势外,在神经行为测定中,得分普遍更高[4]。

    1.7  提供安抚奶嘴  使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增加而使早产儿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强。

    2  父母方面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需要父母参与。具体做法:(1)在早产儿出院前,给家长讲解发展性照顾的重要性,婴幼儿运动和智力发育规律,喂养知识和常见病防治知识。(2)指导家长从早产儿出院后1~2周开始对其进行视听、感知、语言等早期教育,在小儿觉醒时,让其看鲜艳的、会发声的玩具和红绿球;播放轻音乐、古典音乐;在平时的护理和喂养中不断与其说话、唱歌、微笑等。(3)教会家长婴儿抚触和运动被动操,让其重视运动训练。2次/d,每次5~15 min。(4)出院时发放早产儿随访卡,定期返院进行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神经运动检查。纠正月龄(纠正月龄=出生后月龄-早产的月龄)[1]到1个月对早产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纠正月龄不足6个月的每月1次,6个月后每2月1次,以后至少6个月1次,发现问题则应做相应的重点治疗和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张群英,陈志伟,张红霞,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发育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24-525.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03.

3 Vikers A,Ohlsson A,Lacy JB,et al.Massage for promot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term and/or low birth infants,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0,(2):CD000390.

4 Field TM,Schanberg SM,Scafidi F.Tactile/Kinesthetic stimulation effects on preterm neonates,Pediatrics,1986,77:654-658.

(本文编辑:宋 青)


作者单位:610031 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NICU

作者: 胡安碧,朱杰军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