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青霉素皮肤试验效期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青霉素。皮肤试验。循证护理有关青霉素皮肤试验(简称皮试)的效期究竟是多长时间,陈新谦等[1]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小儿在3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此段话很清楚的表示:青霉素皮试效期的最短时间为72h。...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青霉素;皮肤试验;循证护理


    有关青霉素皮肤试验(简称皮试)的效期究竟是多长时间,陈新谦等[1]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小儿在3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此段话很清楚的表示:青霉素皮试效期的最短时间为72 h。但在刘巧男等[2]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人,停药3天(江苏省各医院执行24 h)以上必须重做过敏试验。由此给临床护理实践带来混乱,为此我们对青霉素皮试效期进行了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80例患者,男90例,女90例,年龄3个月~80岁,平均33.5岁。180例患者均在24 h前用过青霉素药物,因各种原因青霉素停止使用超过24 h(青霉素停止使用超过72 h以上者不在本研究的范围),但未隔日,一律再重新接受青霉素皮试。统一采用青霉素皮试剂(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D0303205,同时包括供稀释青霉素皮试剂的生理盐水)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按皮试的标准操作为患者进行皮内试验。其试验时间为2003年4月~2006年4月。

    1.2  方法  对接受青霉素连续治疗的患者,只要天天注射,未发生隔日间断(超过24 h但在72 h以内),以《新编药物手册》的理论为依据,免除再次的青霉素皮试,我门诊部2003年4月~2007年底为4万多例年龄在12岁以上患者施行本办法操作。结果:患者安全的接受完青霉素药物的输注。有17例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局部皮疹,停止使用青霉素并视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迟发,或为Ⅰ型变态反应外的变态反应。

    1.3  结果  在180例青霉素皮试中,阴性178例,阳性2例。分析2例诊断为青霉素阳性者:2例均为小儿,年龄分别为18个月、23个月,表现为局部注射区的皮肤为红晕,直径在0.5~0.8 cm,但无伪足,也无其他全身症状,当班护士判断为青霉素皮试阳性。

    2  讨论

    2.1  药物过敏反应发生机制  免疫学告诉我们,药物过敏反应是一种异常的免疫反应,其特点为仅发生于少数人。药物作为一种抗原进入机体后,有些个体的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IgE、IgG与IgM)或T淋巴细胞致敏。当再次用药时,已形成过敏性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按照过敏反应发生机制及临床特点,将其分为Ⅰ、Ⅱ、Ⅲ和Ⅳ型。因青霉素造成的过敏反应临床上各型都可见,但发生Ⅰ型过敏反应的过敏性休克是危险的。Ⅰ型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快,反应重,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Ⅰ型过敏反应有速发相和迟发相两类,速发相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后几秒至几十分钟内发作,主要由过敏介质引起某些功能异常,一般6 h后消退,但若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则会致死。迟发相在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数小时后发生持续24 h后逐渐消退,以局部炎症为特征,也伴有某些功能异常。

    2.2  Ⅰ型过敏反应的特异检测[3]临床常用的为皮肤试验  其原理为过敏原与皮下组织肥大细胞上的IgE结合后释放各种活性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渗出增加出现红晕、风团等。15~20 min后观察结果,风团>1.5 cm,并出现伪足者为(++++);在1.1~1.5 cm为(+++);红晕在2~3 cm为(++);1~2 cm为(+);红晕、风团<0.5 cm则为阴性。

    2.3  “24 h皮试效期”所带来的后果

    2.3.1  缺乏理论依据  仅限天津市内执行的青霉素治疗中断24 h需再重新接受“皮试”,不知其理论依据是什么?由上述讨论得知,与青霉素一起的药物过敏反应可以是速发相,也可以是迟发相,皮肤试验结果判断为阴性,并不表示使用青霉素后就一定不会发生药物过敏反应,临床上不乏见到连续使用青霉素多日的患者,也可出现皮疹等药物反应的现象,这和我们的临床试验是相同的。这并不是可用缩短“皮试效期时间”就可避免的。

    2.3.2  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  择期手术患者在术前一天需做各种药物的皮肤试验,因种种原因,手术后皮试时间很可能超过24 h,增加了工作量。

    2.3.3  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的频率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一些门诊患者常连续使用多日。若是护士在临床护理交代过程中有缺陷,必然增加护患矛盾,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承担额外的医疗费用。

    2.3.4  增加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缩小了患者用药范围  众所周知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因素很多[4],在环境温度一致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的操作技巧,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的掌握因人而异;另外接受治疗的对象不同,如婴儿比幼儿皮肤娇嫩、衣物摩擦、用手按揉或抓捏、接触消毒剂等,也可造成注射局部的皮肤红晕。人为地在短时间内为同一人多次作青霉素皮试验势必增加了青霉素皮试的假阳性率,缩小患者的用药范围。

    3  结论

    按照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要青霉素连续使用不隔日(防止患者的记忆错误),即使中断青霉素使用超过24 h也不必再重新为患者作青霉素皮试。“24 h皮试效期”既缺乏理论依据也缺乏临床实践依据,在临床上可以考虑取消。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5.

2 刘巧男,马如娅.护理学基础.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166.

3 余传霖,叶天星.现代医学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852.

4 王芳.青霉素皮试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分析.江苏医药杂志,2003,6:1.


作者单位:300161 天津,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门诊部

作者: 周燕,孙宝香,徐锦艳,田洪军,高玉红 2008-6-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