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浅谈护士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教育护理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检测水平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糖尿病,我国的发病率已达到2%~3%,比十年前提高3~4倍,因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不仅仅局限在内分泌病房,在医院的各个病房都存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帮助控制血糖......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糖尿病 健康教育 护士教育 护理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学检测水平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被发现患有糖尿病,我国的发病率已达到2%~3%,比十年前提高3~4倍,因此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不仅仅局限在内分泌病房,在医院的各个病房都存在。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帮助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促进糖尿病患者康复的重要作用。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是每一位从事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的问题。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1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

    (1)定期开办糖尿病学习班,放录像,请专家、营养师讲课。(2)护士口头讲解,分发宣传卡片。(3)在病房用健康板报宣传糖尿病知识。(4)医生、护士、患者经常进行信息交流。

    2  护理体会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饮食不合理、热量摄入过剩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规则饮食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途径。根据患者的标准体重、现有体重、年龄以及活动量来计算每日的饮食量。饮食中应调整碳水化合物(糖)、脂肪及蛋白质的比例。最近,美国有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明显改善葡萄糖耐性和胰岛素的敏感性,故多推荐摄入糖量占总热量的55%~65%,摄入脂肪不超过总热量的25%~30%,蛋白质不超过15%。每日进餐量分配为早餐占总热量的1/5,中餐占2/5,晚餐占2/5。减少汽水、朱古力、糖果、蛋糕、蜜饯等高糖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如肥肉、鸡皮、香肠、动物内脏等;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能够增强胃肠蠕动,延缓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可多选用。烹调以清淡为原则,每日摄入盐限制在6 g以内。评价饮食治疗有效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血脂达标,血压低于130/80 mm Hg,体重维持在标准体重±10%的范围内,尿白蛋白减少,自我感觉良好,合并慢性并发症者症状改善。饮食疗法应贯穿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之中,坚持定时定量进餐,是糖尿病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均产生很大的压力。初次住院的患者会出现否认-愤怒-焦虑、紧张-恐惧-悲伤的心理变化过程;病程长的患者因反复住院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悲观失望等不良情志表现。护士应该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了解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根据病情轻重、情志的表现,制定相应的整体护理措施,引导和帮助患者解除消极思想情绪,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

    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糖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胰岛素在周围组织中的敏感性,达到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状态的目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来安排运动量,若血糖≥15 mmol/L或者血糖控制不良者,应避免或推迟运动。避免做与合并症有关的运动,如有心脑血管病变或微血管病变应慎重安排活动。运动开始时间应在餐后1 h,持续时间为30~60 min,运动强度以心率来衡量:心率(次/min)=170-年龄。护士应该定期地进行健康评估,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告知糖尿病患者,身边应带有甜品,并懂得什么时候使用。

    血糖监测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血糖情况的主要指标,所以护士不仅要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血糖结果,还要掌握各段血糖的临床意义。告知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其自觉监测并准确记录监测结果。随着血糖监测技术的进行和普及,自我血糖监测(SMBG)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的主要形式,被越来越表1  血糖记录表多的患者所采用。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 h,睡前及凌晨2~3时,患者刚开始进行血糖监测时,推荐SMBG频率为每天4次,持续1周,包括周末。对于尚未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了解患者的血糖波动模式后,并已经习惯了SMBG后,监测的频率可降到每天3次。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推荐每天至少进行4次血糖监测。血糖测试最常采用的采血部位为手指外侧,护士为患者示范血糖监测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取得测试结果后一定要叮嘱患者将测试结果、测试日期、时间等抄写在记录本上,并注意保存。血糖记录方式可参考血糖记录格式见表1。

    护士应该不断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目前,临床降糖药物使用种类繁多,给药时间、途径也不相同。胰岛素分速效、中效、长效、预混等;口服降糖药就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促泌剂等。

    护士应着重宣教使用胰岛素以及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胰岛素、调整好注射剂量,选好注射方法及注射部位,依时进餐,防止发生低血糖症。注射速效胰岛素常于餐前20~30 min注射,并应于注射后1 h内进餐;中效胰岛素可每天注射一次。若患者不能进食或进食后呕吐,应停止注射胰岛素或补充甜品,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水。注射前要检查局部皮肤情况,并经常轮换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应该避免用酒精消毒,因酒精会使局部皮肤变硬,影响胰岛素吸收。注射时以90°角刺入皮下,瘦弱者可捏起皮肤,防止注入肌肉。同时注意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强调降糖药物作用的同时也要强调关注它们的副作用,以及怎样预防和应对副作用的出现。如出现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应采取应对措施。当血糖低于3.9 mmol/L即发生了低血糖,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剂量过大。(2)进食过少,如漏餐或延迟进餐,或者未摄取足够多的食物。(3)机体消耗葡萄糖增加,如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4)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如患者服用了胰岛素增敏剂或体重下降。(5)肝肾功能不全导致胰岛素清除率下降。通常低血糖的早期征兆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或处理日常工作有困难,有时出现动作协调性差,肢体麻木和头晕症状。如未及时治疗,血糖水平会继续下降,出现虚弱、意识混乱、定向障碍、发音含糊及行为异常等症状,如果低血糖较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而未得到治疗会导致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死亡。医护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在怀疑发生低血糖时及时监测血糖,如血糖低于3.9 mmol/L,嘱患者进食含有15 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或含糖饮料。但如果患者已出现低血糖症状应给予相应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低血糖的食物可以不计入食物计划中。嘱患者服用含糖食物后等待15~20 min,观察症状是否缓解,然后再次测试血糖,观察血糖是否上升。如果血糖仍低于3.9 mmol/L,患者应再次服用含糖食物,并每隔15~30 min重复治疗和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大于3.9 mmol/L。并建议患者在血糖水平回到正常范围后再吃些点心。有些患者低血糖较为严重,不能配合进食。此时,如患者能吞咽可以建议喝果汁或者是含糖饮料;若患者不能吞咽,在患者嘴里涂一些蜂蜜、果汁或果酱等含糖多的食品。必要时应皮下或肌内注射胰高血糖素。这就要求我们护士熟练掌握给药知识,才能保证用药的效果。

    糖尿病可以引发许多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指导患者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掌握预防要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足部护理:平时穿软底布鞋,穿纯棉袜,袜口不要过紧,修剪趾甲不能过短,用温水洗脚等。

    3  讨论

    现代护理学已经发展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的任务从疾病护理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全过程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就是以医学为基础,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行为,使患者的行为向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护士角色和护士钻研业务知识的意识,树立现代护士的形象,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和预防并发症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加强护士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

    使护士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了解饮食治疗的实际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案,了解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创造最佳心境。配合各种治疗,了解运动疗法的指导方法,掌握血糖监测的正确方法及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了解降糖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了解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性,掌握预防要点,减少并发症等。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健康教育的能力,作为不同的文化、职业、年龄、社会背景的人进行不同的语言、程度、水平的教育,达到每个患者或家属都能接受健康教育并做好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目的。

    总之,健康教育已成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士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变化,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可以增强护士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单位:224001 江苏盐城,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作者: 王友慧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