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中药外敷在预防抗肿瘤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抗肿瘤药外渗中药外敷防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肿瘤化疗逐渐发展成熟,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单独或综合治疗),通过化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灭,从而达到治愈,这正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的应用途径为静脉输注,外渗性皮肤组织损伤的定义为药物从血管渗漏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外渗 中药外敷 防护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肿瘤化疗逐渐发展成熟,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单独或综合治疗),通过化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灭,从而达到治愈,这正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的应用途径为静脉输注,外渗性皮肤组织损伤的定义为药物从血管渗漏到周围组织,或者静脉给药时无意中注射到组织内引起的组织损坏,抗肿瘤药渗漏到皮下组织,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皮肤组织坏死,肢体功能障碍。我院2005年至2008年对预防抗肿瘤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常规治疗采用中药外敷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至200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应用抗肿瘤病药物治疗患者6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10例,对照组310例,其中局部静脉红者48例,沿化疗药物输入的血管疼痛患者30例,皮肤剥脱性皮炎患者2例。

    1.2  方法  两组均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注意选择血管进行静脉输注。对照组采取常规局部热敷和冷敷或局部硫酸镁湿敷。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敷,中药方剂为生大黄、紫草、红花各70 g,冰片30 g,共研细末后加入麻油300 g调和制成软膏抹在纱布上外敷,每日在开始行抗肿瘤药物输注前即敷在穿刺血管上面。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局部皮肤正常,无红斑,疼痛。有效:局部皮肤正常,有轻微疼痛感。无效:局部皮肤红斑,疼痛,局部组织坏死溃疡。

    2  结果

    两组疗效观察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观察结果注: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3  典型病例

    对照组:患者,女,62岁,肺癌,采用盖诺+顺铂治疗方案。输注2个周期后,病情得到控制,但第二个周期结束的第二天,患者输注抗肿瘤药物的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疼痛,不能触摸,活动受限。经过硫酸镁湿敷10天后痊愈,上肢活动恢复自如,但最后产生恐惧心理,拒绝接受第三周期化疗,影响了病情预后。

    治疗组:患者,男,65岁,肺癌,采用盖诺+顺铂治疗方案。输注第一个周期,应用盖诺当天,患者出现输注抗肿瘤药时外渗,导致局部皮下组织红肿、疼痛,局部有灼热感,立即常规封闭后,给予中药外敷,每日1次,连续外敷5天后,患者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鉴于以上病例,事后,凡是输注对血管有强刺激性、反应大的化疗药物时,我科常规采用中药外敷,再未发生静脉炎。

    4  讨论

    抗肿瘤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杀灭肿瘤细胞,但是任何抗肿瘤药物对人体都具有毒性,其抗肿瘤药物外渗导致的局部皮肤毒性反应占抗肿瘤药物所致各种反应的2%~5%,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1],药物渗漏到皮下组织,可引起轻度红肿局部不适、疼痛,甚至造成皮肤组织坏死[2],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在临床中应积极预防,采取对症措施,减少炎症和组织坏死。

    中药外敷膏剂中生大黄性苦寒,解毒消痛,逐瘀通经,凉血止血;冰片性辛、苦、微寒、清热止痛,抑菌;紫草性甘、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红花性辛、温、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本类药物味多辛、苦,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通经络止疼痛,消癥等功效,从而达到镇痛、抗炎、止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起到防护静脉血管的作用。

    通过采用中药外敷的治疗,提示采取中药外敷对预防抗肿瘤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及静脉炎有着显著性的预防作用,既减轻了患者抗肿瘤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导致的痛苦,又达到了保护静脉血管的完好性的目的,为以后的化学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保证,使患者减轻了对化学治疗的恐怖心理。

【参考文献】
  1 周岱翰.临床中医肿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

2 曹峰.肿瘤临床护理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与现代护理技术标准工作手册.北京:卫生科技出版社,2007,3.


作者单位:436000 湖北鄂州,鄂州市中医医院

作者: 江光耀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