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干预组,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同期归档病例7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教育,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气管切口及套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干预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方法 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8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作为干预组,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同期归档病例7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知识教育,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气管切口及套管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结果 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率为3.6%,对照组感染率为14.7%。结论 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

【关键词】  气管切开 呼吸道感染 护理干预

    医院感染在当前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不仅反映医疗护理质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由于气管切开损伤了气道黏膜和上呼吸道的正常功能,病菌容易侵入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占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之首,且有不断增加趋势,2002~2004年感染率高达14.7%,引起了院方的高度重视。因此,于2005年1月在护理部和医务科共同努力下,在全院各临床科室重点加强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干预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气管切开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女17例,男67例,年龄12~74岁;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归档病例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女20例,男55例,年龄21~68岁,其感染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所有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2  方法

    对干预组采取了如下干预措施。

    2.1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全员教育与培训  医院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还浪费了社会医药资源,影响医院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从2005年1月开始,院感办每月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一次,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根据科室专业性质的不同,每月进行相关院感知识教育一次,并有记录,医务科、护理部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使大家意识到医院感染的严重危害,掌握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落实洗手制度,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前后应严格洗手,必要时手消毒,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

    2.2  保持病室空气质量  患者尽量住单间病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 30 min/次,保持室温18 ℃~20 ℃,湿度50%~70%,严格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人员流动,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2次/d,30 min/次,注意保护患者皮肤不直接暴露在紫外线下,地面湿式清扫,如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应使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监测。

    2.3  加强气管切口的护理  气管切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切口周围用0.5%碘伏消毒,每天2次。每日更换切口敷料或随脏随换,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发现切口异常应作细菌培养。固定带随脏随换。气管内套管每4 h更换1次,如果分泌物多时,随时更换,取内套管时注意操作轻柔,防止损伤气道黏膜,套管取出后先用双氧水浸泡15 min后,彻底洗净,再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再用。管口上覆盖两层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湿过的纱布,以保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或异物进入气管内,纱布应每日更换。

    2.4  保持气道通畅  2 h翻身叩背一次,叩背时操作者手指并拢,使手掌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到内,迅速有节律的轻轻叩打胸壁,震动气道,每一肺叶叩打1~3 min,每分钟120次[1]。保持吸入湿化的空气。保持环境湿度50%~70%,氧气经湿化后吸入。也可用超声雾化及气管内滴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的稀释液2~5 ml,每次吸痰后缓慢沿气管壁注入,保证气道湿化适量。同时注意观察痰液的量、色、味和黏度,每日湿化既要保持痰液稀薄易于咳出,同时肺部也不能因湿化过度而出现啰音。吸痰:严格掌握吸痰指征,当听诊有痰鸣音时,宜先翻身、拍背,刺激患者自行咳痰,效果不佳时,或患者出现咳嗽有痰,呼吸不畅,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时,再进行吸痰,以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吸痰时应采用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内套管的1/2,不超过2/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应洗手,戴手套。吸痰用具1人1套,并且每班更换一次。口腔、气管用物分开,吸痰管1用1换,不得重复使用,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负压低于20 kPa[2],吸痰途中及前后给予充分吸氧。痰一次不能吸尽时,应先吸氧或接呼吸机,待血氧饱和度上升后再吸引。每日应给予口腔护理2次,依口腔pH值选用适宜的口腔清洗液,以预防口腔感染,减少下呼吸道感染机会。

    2.5  严格消毒呼吸道治疗器械  氧气面罩、吸引器、雾化器、湿化瓶、呼吸机管道是常用的呼吸治疗器械,耐高温的部分,在彻底清洁后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在彻底清洁后浸泡在含氯500 mg/L消毒液中30 min,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擦干或烘干后,封闭保存备用。湿化瓶加水时,应弃去原来的剩水,用无菌水洗刷后重新加水,使用中的呼吸机管道水槽的水24 h更换1次,并定期做细菌培养。

    2.6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并注意调整患者的微生态平衡,减少机会菌感染机会,同时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耐药菌的繁殖。

    3  结果

    两组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由于人们对院感知识的缺乏,医务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微生态平衡,使人体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加,导致医院感染病例逐年上升,而气管切开患者,由于人工开放有创气道,加之多是些重危创伤严重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感染。

    本组病例显示:干预组感染率为3.6%,对照组为14.7%,有显著差异,说明通过强有力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院感知识的培训,病室环境空气的改变,加强气管切口的护理,保持气道通畅等护理措施及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等,在控制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感染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7.

2 杨爱云,方立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11.


作者单位:419400 湖南麻阳,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作者: 田朝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