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穴位敷贴对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据统计其致残率约占7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应用穴位敷贴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观察对象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患者63例,均符合上海市中医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偏瘫 疗效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1]。据统计其致残率约占7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应用穴位敷贴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肢体偏瘫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中风患者63例,均符合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中经络或中脏腑轻症,以半身不遂为主症,或有言语蹇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神志清楚或恍惚、迷蒙。其中左侧肢体偏瘫33例,右侧肢体偏瘫30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51~79岁,平均65岁。

    1.2  材料选择  选用上海丰泽园医药研究所研制的穴位敷贴治疗贴。

    1.3  方法  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西药中药+功能锻炼组,其中左侧肢体偏瘫15例,右侧肢体偏瘫15例;男19例,女11例。(治疗组)33例:穴位敷贴+西药中药+功能锻炼组,其中左侧肢体偏瘫18例,右侧肢体偏瘫15例;男21例,女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方面无差异。西药治疗均以抗凝、降纤、营养神经、控制危险因素、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药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通络为主;功能锻炼由康复科医生制定锻炼计划并完成,每天做20~30 min,专业护士负责心理护理,协助生活护理。

    1.4  穴位敷贴施护方法  (1)清洁局部皮肤。(2)选取合适的穴位:足三里、阳陵泉为主穴,上肢配以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下肢配以悬钟、环跳等穴。(3)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按压刺激,每天1~2次,每次压穴2~3 min。(4)24 h更换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治疗2~3个疗程。

    1.5  操作注意事项  (1)定穴要准确。(2)局部皮肤有破损、炎症不可使用。(3)夏天炎热,沐浴后即更换。(4)对敷贴过敏者,休息3天后换取其他穴位再贴。

    1.6  观察指标  参照Barthal指数(BI)评分(表1)。 表1  Barthal指数(BI)注:*每周少于1次,**每24 h少于1次。总积分由0~100分,按其依赖程度分,100分独立;75~95分轻度依赖;50~70分中度依赖;25~45分重度依赖;0~20分完全依赖表2  两组治疗前Barthal指数(BI)表3  两组治疗后Barthal指数(BI)评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Barthal指数(BI)评分  见表2。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Barthal指数评分无差异。

    2.2  两组治疗后Barthal指数(BI)评分  见表3。治疗2~3个疗程后,治疗组Barthal指数评分分数优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轻、中度依赖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自主行动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风、痰、火为其主因,且风病多犯阳经,而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能逐渐恢复[2]。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善治筋病,有舒筋活络的功效。研究还表明[3],足三里具有兴奋大脑皮层,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平衡的功能。故在选取此两种主穴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辅以肩髃、曲池、外关、合谷、悬钟、环跳等穴,通过生物波和经络穴位效应,与人体产生生物共振,以达到祛风痰、通经脉、调气血、平阴阳的作用,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得良.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上海中医药出版社,1998,12(1):53.

2 孙国杰.针灸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34.

3 魏村江,郝计瑞.足三里功用现代研究.河北中医,1993,15(3):511.


作者单位:200437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作者: 黄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