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8期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率从2002、2003、2004年的3。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率从2002、2003、2004年的3.40%,下降到2005、2006、2007年的2.32%。结论 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可减少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  新生儿 医院感染 原因 预防措施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问题也变得日趋严重和复杂。新生儿室是危重患儿监护及治疗的特定区域,收治的患儿多是病情重、早产、体重极低、先天发育不全等异常新生儿,免疫功能极为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1],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由于病情危重,大量使用抗生素,接受多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多种危险因素的同时存在,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同时也增加患者家长经济负担,影响预后。而且对于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讲同时给生命带来威胁,所以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前瞻性的采取措施有着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儿科新生儿室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住院647例,发生院内感染22例,院内感染率3.40%;2005年1月至2007 年12月共住院1 336例,发生院内感染31例,院内感染率2.32%。

    2  方法和结果

    对我院新生儿室4年内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性措施。使医院感染发病率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3.40%下降到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2.32%。

    3  原因分析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血浆中IgG水平低,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抵抗力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故易发生院内感染。本组53例中,出生体重≤1 500 g有25例(47.16%),说明出生体重越低发生医院内感染越高。(2)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如入室前不执行洗手、更衣制度,对听诊器的清洗消毒工作并未引起重视(有25%的医护人员从没有消毒过自己的听诊器),在污染的听诊器中有91%带有1种或多种葡萄球菌[2],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很容易造成医院内感染。(3)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增加,由于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较薄,易擦伤而致皮肤细菌感染,侵袭性操作破坏了皮肤黏膜屏障,打开了细菌进入的门户,气管插管,反复吸痰,洗胃,鼻饲,灌肠及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创伤性监护、检查、治疗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使自然防御机制受损,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4)抗生素应用不当,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成为常规,而且多为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致使正常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产生一些条件致病菌,有机会迅速繁殖而致病。如革兰阴性杆菌成为医院获得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成为耐药菌株[3]。

    4  预防措施

    针对产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预防措施,使感染率下降。

    4.1  防止自身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早产儿较足月儿更易发生与其免疫功能较足月儿不成熟有关。丙种球蛋白具有免疫调节和防治感染的作用,它能提高体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菌能力,提高体内IgG水平,应用丙种球蛋白能增强和提高新生儿抵抗力,提高重症患儿早产儿免疫力,从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环节来控制医院感染。

    4.2  新生儿室通风良好,光线充足,有必要的隔离设备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入室前更衣,戴工作帽,口罩,穿专用鞋。严格参观探视制度,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病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体。病区环境定期消毒,室内通风换气,空气净化器24 h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60 min,保持病房空气洁净。地面、工作台、物体表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湿抹,拖两次,每月作空气、物品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分区放置,分类隔离。加强新生儿病室内使用的物品器具的清洁消毒,听诊器要做到每听诊1例患儿,在检查者洗手的同时用肥皂水将听诊器头揉搓15 s,再用清水冲洗。有学者报道用液体皂洗手15 s,可将手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减少77%,洗手2 min减少85%[2],用肥皂冲洗听诊器头也是同样道理。被服、毛巾、尿布等婴儿用品,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对口腔感染患儿使用的奶具、药匙,浸泡消毒后再高压消毒。暖箱、抢救台、输液泵等仪器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出院后所有用过的物品及床单全部更换消毒。

    工作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每年检查肝功能,每季度一次咽拭子和肛拭子培养,必须无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有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能接触患儿,培养带菌的医护人员除了可以服用抗生素,还要坚持便后和平时勤洗手,对防止传播会起到重要的功效[4],必要时暂时调离。

    4.3  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医务人员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针对重症新生儿高危人群及侵袭性操作(插管)多等高危因素,加强手的清洁消毒是一项既容易又对控制医院感染有效的措施,操作护理患儿前后均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手,可有效地切断医源性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手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媒介。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意识和技能,加强培训,不断强化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责任感,使其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对洗手的依从性,阻断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医护人员勤洗手,戴口罩,一方面防止被患者传染,又可防止自己携带的细菌传染给患者,这对防止医院感染都是十分重要的[5]。

    4.4  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重视护理  尽可能减少侵入性的诊疗操作,必需操作时应按照规范进行,动作轻柔,减少黏膜损伤,同时加强气管插管、胃管等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

    4.5  合理使用抗生素  盲目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容易干扰人体的正常菌群,导致患者易感性增高。因此,新生儿应用抗生素要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有效、无毒、廉价的抗生素。要严格掌握疗程,严禁滥用及频繁换药。对无细菌感染指征的不用抗生素,对能用窄谱抗生素者不用广谱抗生素,一般不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医务人员要及时了解病情,特别是未成熟儿,更应注意并发感染的表现,一旦发现应立即隔离,并给予必要的治疗。

    4.6  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  在新生儿医院感染中皮肤软组织感染较多,加强新生儿眼部、脐部、臀部和口腔等部位的皮肤黏膜护理,有利于清除病原菌,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感染发生。

    5  小结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在我国仍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不成熟,易发生各种院内感染。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将新生儿室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开展目标性监测和实施早期干预,针对近几年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薄弱环节,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7(2):180.

2 席明霞.医用听诊器细菌感染的调查.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60.

3 吴梓梁.实用临床儿科学.广州:广州出版社,1997,784-785.

4 关玉娟,唐小平,张复春,等.2004年广州市4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呼吸道综合征特点分析.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154-158.

5 丛玉隆.对防治呼吸道疾病医学检验中若干问题反思.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396-398.


作者单位:202150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崇明分院

作者: 李玉妹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