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0期

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与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护士心理压力对策21世纪,护理工作已逐渐走向独立化、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临床护士在医护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威胁护士健康的一种潜在的职业危险。在国内,工作中有高度疲惫感的护士人数逐年增高。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强迫、压抑、焦虑、烦躁,在生活中常有焦虑、烦躁、心慌、失......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压力 对策

    21世纪,护理工作已逐渐走向独立化、系统化、规范化、社会化,临床护士在医护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威胁护士健康的一种潜在的职业危险。在国内,工作中有高度疲惫感的护士人数逐年增高。护士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强迫、压抑、焦虑、烦躁,在生活中常有焦虑、烦躁、心慌、失眠、易怒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压力,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较高的压力容易使人的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易发、多发,而且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等诸多问题,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崛起,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民生、健康等问题,护士心理压力太大这个问题,是值得政府部门和每个国人引起关注、重视的。在每个人都要求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另一面却又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产生诸多不利于医疗、不利于护士自身健康等严重问题。

    1  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1  “救死扶伤”是医疗宗旨  护理工作存在特殊性、高风险性,每个护士需面对的患者人数众多,病情复杂而且多变,护理工作中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或者导致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护士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工作中时刻要求精力高度集中,不允许出现丝毫差错、闪失,再加上工作中常有超负荷的工作量。细算一下,一名护士一天来来往往换液所走的路程距离,绝不比一个田径运动员的运动量少,再加上医院组织的各种学习(业务学习、党员学习)、各种会议、检查、考试、打扫卫生,以及随着临床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远程诊断、各种新的医疗、技术和医药的更新,对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护士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新形式下各种新的医疗技术向传统的、旧的医疗技术的挑战,新药的不断使用,新型合作医疗的全面推开,国家对患者医疗的补贴政策中,国家出大头,患者只出一小部分,患者在住院和治疗的过程中,心态已由以往的依赖一下发生了180°的大转弯。为数不少的人不能与护理人员处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丢弃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等好作风、好行为,出现想当上帝的不正确的思想。服务的方向和要求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同时,医疗职业的伤害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也比较大,工作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医疗事故。护士常有如履薄冰之感。产生了许多无形的压力。

    1.2  随着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举证倒置制度本身也成为一种紧张源  护士面临工作和举证的双重压力,导致紧张反应增高。护患关系日趋紧张,行为上稍有过失或语言上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激发护患矛盾或导致护患纠纷、护理投诉的产生等。也导致护理人员不愿和患者交流、沟通。

    1.3  护理工作繁重及护理人员的人身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薪水偏低  再加上现在许多医院都存在护士编制不足、缺编少编,和调动以及用护工替代等诸多问题。在编护士,承担了大量而繁重的护理工作。同时,一些医院护理工作范围界定的不细、不清,不规范,护士承担着许多非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另外,在医疗行业,医生在法律上享受着对患者的决定治疗权,而护士则被误认为是毫无疑问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医生是至高无上、受人尊重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较为公平、较为合理的肯定。患者有气不敢得罪医生却常会责骂护士,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可以说“既劳力,又劳心”,身心疲惫。造成了护士(护师)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心理失衡。不利其工作和身心健康。

    1.4  护理管理者的水平不高  管理上仍存在不够科学或不够公平、公正,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这些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也会成为护士的压力来源。在工作实际中,如果管理人员只听取患者的一面之词,或当护士因健康、家庭等因素,引起自身情绪多变、易怒,难以控制而与患者发生冲突时,部分管理者常采取简单的强制性行政命令手段,来约束护士的行为,强化其职业态度。这种简单的方法,也极大挫伤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士容易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而重新迁怒于患者,将会产生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反应

    2  心理压力对护士的影响

    2.1  正面影响  心理压力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产生正确认识和评价,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促使护士加强理论和行为修养,提升业务知识水平,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2.2  负面影响  即消极的心理反应。工作压力过高,会导致护士心理、生理行为受到多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过高,会导致抑郁、厌倦、焦虑、失眠等不良症状的产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就会进一步加重而出现沮丧、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种种现象,结果导致护士抱怨增多,心理失衡,烦躁、易怒,在工作中护士既不能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也不能快速、敏捷地做出正确的反应,出现对患者态度冷漠、生硬,甚至逃避与患者接触,从而造成护士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差。有时甚至发生毁物、自伤、自杀等行为。也容易与患者发生争吵。

    3  对策

    科学监测护士的紧张度:护理工作肯定有一定的压力,但压力过高则产生危险甚至对护士的健康构成危害,导致护士的心脏等机能早衰,因而,科学监测护士的紧张度可及时调整护士心态,防止心理危机和身体机能的过早衰老。科学监测护士的压力要出台一个新的、规范的统一的标准。

    3.1  医疗结构方面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加强法制教育使护士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明确自己的责、权、利,提高自身维权意识。(2)减轻护士工作负荷,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标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合理提高护士待遇,纠正社会偏见,增补缺编的护理人员,解决缺编的问题。(3)护理文件是医疗机构重要举证材料证明,而且全部属于可复制部分。(4)认真执行签字同意制度。对患者的特殊检查、治疗和处置,护士应协助医生履行告知义务,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严格执行签字手续[5]。书写记录稍有疏忽,就可能被举证。因此,医疗行业应尽快制定规范的护理表格来有效应对举证责任。(5)社会方面,社会各界应大力倡导尊重护士、爱护护士的良好思想观念,特别是卫生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源,为护士提供良好的培训,使护士能及时更新知识。(6)医患方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双方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患者就不会出现不敢得罪医生而迁怒于护士。就会理解护士也很不容易,她们也不愿意耽误患者的时间,也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病痛。她们有时没有时间喝口水,有时顾不上吃饭,工作任务繁重。加上单位名目繁多的学习,在安排时有不科学,休息不够,身心疲惫。

    3.2  医院方面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采取一切措施,激励护理人员提高自己,同时应尽可能地做好护士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人性化,尊重护士、关爱护士,为护士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护士自身方面  作为护士本身,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措施,采取好的调节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不过分苛刻自己和他人,处理、协调好各方关系。同时要勤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及时排解、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提高自己。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844700 新疆喀什,莎车县维吾尔医院外科手术

作者: 巴哈尔古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