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0期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消毒供应职业防护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各类物品的下收下送,以及所有可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各种感染性体液、血液及其他污物的接触。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因此,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消毒供应 职业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全院各类物品的下收下送,以及所有可复用诊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面临着多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各种感染性体液、血液及其他污物的接触;化学消毒剂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各类清洗剂对皮肤的损害。此外,锐器、蒸汽、噪声、微生物气溶胶等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做好职业防护。

    1  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工作人员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环节中和传染病防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将规范、法规作为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准绳,并有效地结合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同时,让每一位工作人员了解其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

    2  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2.1  基础屏障保护措施  (1)洗手:勤洗手是自身防护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隔离措施。接触各类污染物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洗后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或自动烘干机烘干。其可有效去除手上大部分微生物,防止感染。(2)手套:手套能有效防止皮肤与感染因子的直接接触。去污区工作人员作业时须戴双层手套,如有破损立即更换。接触感染器械后必须及时更换手套后才能接触其他物品,防止交叉感染。(3)帽子、口罩、面罩、护目镜、防水隔离衣:帽子、口罩是防止微生物的有效屏障。去污区的工作人员作业时须戴帽子、口罩、穿防水隔离衣。手工刷洗或使用直压水枪时须戴面罩、护目镜。(4)胶鞋、一次性鞋套:加强工作人员足部保护,防止器械落地刺伤,以及污染。(5)工作人员的健康保护:每年进行体检,定期预防接种,提高工作人员的机体免疫力。

    2.2  生物性危害及其防护措施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工作人员每天收取污物时接触的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的医疗用品,各种诊疗包,增加了其感染几率。如若操作不当或防护意识淡薄,均会造成感染或被医疗锐器刺伤;此外,消毒供应中心还担负着集中处理手术器械的工作,在接收清点手术器械时,如若防护不当,极易造成感染、损伤。防护措施:在回收、清点各类污染物品时,必须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防水隔离衣、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当手套有破损或潮湿时立即更换。在分类、处置污物时,养成用钳子夹取污染刀片、针、剪刀和尖锐物品的习惯,尽量减少刺伤皮肤的机会。一旦发生误伤,应迅速脱去手套,尽量挤出血液,用流水冲洗伤口,然后用2%碘伏消毒。做好锐器刺伤登记制度,并定期跟踪检查。

    2.3  物理性损伤及防护措施  (1)环境因素:如清洗间潮湿、消毒间空气不流通、高温等,可引起工作人员憋闷、头晕、眼花、血压升高等。防护措施:工作间要宽敞,防止地方过窄而操作不便;空气流通良好或安装通风换气设备及降温设备。(2)紫外线:工作间每天要进行紫外线消毒,会有一定量的紫外线辐射到人体、面部、眼睛,可引起灼伤、紫外线眼炎、皮肤过敏等,且紫外线的高浓度臭氧也可造成人体损害。防护措施:有人员流动时勿开紫外线灯;若紫外线消毒完毕,空气流通后方可进入;最好使用空气净化机,减少工作人员接触紫外线的机会。(3)噪声: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全自动超声清洗机、电热蒸汽锅炉、脉动真空灭菌器工作时,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长时间接触高频率的噪音会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听觉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噪声。尽量做到集中清洗,集中灭菌,减少各类设备的噪声影响。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检修。(4)烫伤:主要来自蒸汽和灭菌后的物品。灭菌器管道漏气、滴水,以及灭菌后物品卸载不当,都会造成烫伤。防护措施:灭菌前认真检查灭菌器各管道有无漏、跑、冒现象,如若发现应及时修理。卸载灭菌物品时,须戴线织手套;夏天,须戴保护袖套。(5)粉尘:粉尘来源于棉球、棉垫的制作、纱布的裁剪,以及手术室的手术衣、各种辅料的折叠,其棉絮纤维、粉尘易进入呼吸道,易引起哮喘甚至尘肺。防护措施:引进一次性小包装的棉球、棉垫、纱布等灭菌物品,减少手工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人体的损害;包敷料包时,工作人员戴帽子、护目镜及口罩,工作结束后洗脸、漱口、用棉签清理鼻腔。

    2.4  化学性危害及防护措施  (1)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空气、桌面、地面等的消毒以及污染器械的初步浸泡。其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会使人的呼吸道及肺部感到不适。防护措施:配制时,工作人员戴口罩、护目镜、手套。浸泡池须加盖。(2)环氧乙烷气体:其具有低温、穿透力强、灭菌彻底、有效期长等优点,但它在空气中的含量超标时,就会给人体造成损害,可刺激眼睛、呼吸道,引起头晕、头痛、恶心,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和水疱,还可能致癌、致突变等。防护措施:根据要求安装有专门的排气管道系统。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戴防护眼镜、防护口罩、橡胶手套。灭菌完毕后,开门开窗通风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每年对其工作环境进行空气浓度监测。

    2.5  机械性损伤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的下收下送工作,各种手术器械包、敷料包及各类待灭菌物品的搬运装载,整件一次性物品的请领、搬运、拆卸等,其工作强度重、量大,易引起腰扭伤或椎间盘损伤。防护措施: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合理用力,注意节力原则。重物采取合作搬运或工具搬运。运送工具定期维修上油,保持其灵活性。

    3  有效的管理制度

    3.1  常规污染器械的规范化处置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的基本流程。使用后的器械湿式清水或多酶液保存回收,回收后必须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3.2  感染性器械的标准化处理流程  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熟悉其病原学特征及传播方式,掌握有效的消毒方法。感染性疾病污染的器械采用防污染扩散容器收集,密闭式回收和密闭式浸泡,标明感染类型,坚持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灭菌的原则。特殊菌种感染的手术器械按规定特殊处理。

    3.3  医疗废弃物的制度化管理  去污区的所有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应分类收集,标识明确,放置带盖的污物桶。所有医疗垃圾须填写医疗废弃物交接登记本,由科室工作人员与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工作人员双签字,然后统一回收。

    4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身体素质

    每日采用清水湿式清扫,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用0.5%碘伏擦拭消毒工作台;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保证工作间通风换气。每日集中打包后,再次湿式清扫地面,消毒工作台。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严格区分,拖布、抹布专用,有标志。灭菌器工作时,打开排气系统,以达到空气置换。使用超声清洗机时,尽量集中清洗,以减少噪音。含氯消毒剂的浸泡池、医疗废弃物的垃圾桶随时盖好盖子,以防刺激性气体挥发而刺激呼吸道。每日进行室内温湿度监测,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的微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登记,分析结果,提出意见或改进措施。

    工作人员要注意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每年体检一次,定期预防接种,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5  确保防护措施的执行力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规定,以及医院感染办公室的监督,积极落实各项制度、措施,以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安全管理。同时,科室护士长及感染组成员随时检查督促工作人员职业防护情况,及时指导纠正。做到人人自愿自觉执行,成为日常工作习惯,从而达到工作人员自身防护的目的。


作者单位:710016 陕西西安,长安医院

作者: 王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