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0期

浅谈规范院前急救流程质量标准便于急救质量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过去在院前急救流程管理过程中没有标准,对院前急救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我院制定急救流程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便于质控,使院前急救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结果自确立标准后,护理管理以标准为准则,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环节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整顿,对达到标准的给......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过去在院前急救流程管理过程中没有标准,对院前急救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院前急救质量,我院制定急救流程过程中的质量标准,便于质控,使院前急救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方法 确定各环节质量要求。结果 自确立标准后,护理管理以标准为准则,在管理过程中对各环节按标准进行质量控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整顿,对达到标准的给予肯定。提高了院前急救的工作质量。结论 规范院前急救流程质量标准有利于急救质量管理。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质量 标准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中首要的一环,是指对各种突发意外事故和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各种急危重症实施的救治活动,而这一环中质量的高低,对以后的抢救效果起关键的作用,甚至决定患者的预后。院前急救的速度,医护诊断的快速正确和急救人员急救技能熟练度,对抢救速度起关键作用,而急救物品齐全,仪器性能良好是抢救成功的保证。近年来我院对院前急救流程制定标准,确立目标,按标准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质控,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院前急救质量要求

    1.1  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首先必需富有同情心,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能冷静、果断、灵活应对现场复杂环境[1]。(2)严肃认真工作一丝不苟,举止稳重,尊重病人人格,知识全面,认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做出护理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做好记录。(3)技术上精益求精,做到迅速准确,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4)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了解危重患者及家属心理,与急危重患者及家属谈话能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不同立场、根据谈话者心理、病情发展后果、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给予满意的回答。对病重虽尽力抢救亦无法达到家人期望的情况,应尽早告知家属并做好安抚工作。

    1.2  接话员要求  接话人员能在铃响3声内接通电话,能清晰听懂对方说话内容。懂得对突发重大事件,立刻启动紧急预案,执行报告制度,立即向急诊主任、护士长和医院总值报告,根据伤员的人数、伤情在医务科统一协调下,组织相关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进行抢救工作。详细记录出车地址,对求救者不能明确说清地址的,诱导其说出附近重要建筑标致。记录字体工整、字迹清晰,记录联系电话、病人情况、判断所属科别,若属意外事故了解现场情况、受伤人数、伤情。

    1.3  司机  司机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责任感,熟练的驾驶技术,方向感明确,熟悉所管区域道路情况,标志性建筑物,其次是驾驶技术过关,做到驾驶技能稳、准、快。在接到院前急救信息按要求日间3 min内、夜间5 min出车。

    1.4  护工(或担架工)  在院前急救中,配护工2名。对急危重病患者利用搬、抬、背、扶等运送方法进行运送。能协助医生进行伤口包扎、骨折固定等。

    2  仪器物品要求

    2.1  通信工具  有供“120”指挥中心使用的专线电话,科内急救电话、救护车有车载电话保证通信系统正常。对有故障者及时报修,并向“120”指挥中心汇报。

    2.2  救护车  必须每日检查,保持性能良好,车上用油充足。

    2.3  急救物品管理  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药品、物品的准备适用于院前急救。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药品、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每日核对一次急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

    3  途中要求

    启动车后,向“120”指挥中心汇报,报告“120”本院救护车现正向某地行驶,后与现场联系,再次核对现场情况,了解患者病情,并安慰清醒患者及其家人,缓解其恐慌心理。

    4  院前救护要求

    4.1  对病人进行评估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首先向病人或目击者询问病史及发病过程,特别注意与病情有关的关键细节。对清醒病人通过询问和观察,注意其精神、心理状态,随后再看伤情、病情、观察与主诉相关的症状和局部表现,而后进行必要的体查。注意对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的观察和测量,对全身的检查主要对病人头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脊柱及四肢进行检查,在检查中迅速检伤,以利发现是否有直接危及病人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在进行评估时,对于极度痛苦或病情危重的病人,询问应简明扼要,根据病情症状、体征进行具有各种不同侧重点的体查。

    4.2  对病情作出初步诊断  对重大事故造成多人受伤者,迅速向“120”指挥中心汇报,并采用快速分类法。对成批伤员进行简单、快速、准确的分类是及时有效抢救伤员的救治保证。分类人员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病情判断能力,可在1~10 min内根据伤因、伤情及伤员的生命体征准确地完成伤员的初步分类[2]。

    4.3  实施初步救护措施  护士应遵医嘱,协助医生对病人实施救护措施,迅速用大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供氧,配合医生对病人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脏电除颤、心电监护、气管内插管、气胸减压、止血、骨折固定等,这些救护措施的实施可穿插在评估和体查的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医护密切配合,并指导担架员协助,达到快速而高效的目的。在实施救护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落实告知制度、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既高效抢救患者又有效地保护自己。

    5  安全转运要求

    按先重后轻的原则转送和救护伤者,利用车上的通信设备向“120”指挥中心汇报,对危重需抢救的病员进行抢救。并利用通讯设施向医院急诊科通报伤情,使医院做好抢救准备。

    5.1  转运过程中体位  患者头置近车头处,避免途中震荡,注意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对意识丧失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根据病情采取舒适安全体位,途中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维持呼吸功能。

    5.2  维持循环系统功能  注意观察血压、脉搏、体表温度、心电指征变化,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必要时心电除颤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并给患者心理支持,对病人做好心理关怀,由于突遇意外伤害或急症,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忧郁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紧张而有序的救助活动,如此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慰藉和信赖。同时应对病人做好语言抚慰工作,减少伤员及家属的恐惧心理,配合救治工作,增强安全感,对病人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人的合作与理解,有利于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6  到达院内安置抢救室抢救

    向“120”指挥中心报告。补充急救物资,对仪器进行清洁保养,做好出车准备。补写院前急救抢救记录,记录必须客观、真实、全面、及时准确。对无家属在场者为其联系家属,病人昏迷身上无可联系家属的资料者,报派出所要求协助。

【参考文献】
  1 王士贞,张广清,杜秀欣.护理学问答,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

2 张静.护士在大批伤亡事件中参与伤员分类工作的可行性思考.护理管理杂志,2003,3(5):6-7.


作者单位:511400 广东广州,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急诊科

作者: 蔡兰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