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2期

浅谈“治未病”与中医健康教育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治未病”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预防理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文化及现代的疾病预防观念。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将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开展“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对促进人们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治未病中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治未病”是中医独特的疾病预防理论,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和新的健康文化及现代的疾病预防观念。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将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开展 “治未病”的中医健康教育,对促进人们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 健康教育


    Analysis on“disease prevention”and health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U Jian-ping,WANG Yan-mei,HUANG Zheng,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71,China

    [Abstract]  “Disease prevention” theory is a special preventi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reflects the viewpoint of modern medicine mode,new health culture of health and the disease prevention.The key point of public health is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The disease prevention theory provides a direction for the human health development.It has great meaning for the huma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tection.

    [Key words]  disease preven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alth education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以整体辨证观为核心的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它以极其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科学和哲学融合的医学体系。丰富的疾病预防及大量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被世界广泛关注。21世纪我国的卫生事业关键在于预防保健,中医“治未病”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是未病先防的基础,应充分发挥优势。

    1  “治未病”理论概述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治未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丹溪心法》曰:“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可见我们先人早已认识到疾病预防及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思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学术思想的高度概括,长期以来对疾病预防起着重要作用,一直被国际上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治未病”以健康文化为基础,为预防保健及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特色和优势。

    2  整合“治未病”的中医护理特色

    2.1  中医护理情趣观  未病先防情志宜调摄。《素问》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精神的损伤与致病的关系,异常情志刺激,正气内虚而易招外邪致病。“清静则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说明思想恬静,既可防止内在致病的七情刺激,也可使肌腠肤表有抗御外邪的能力[1]。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指导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健康放宽心,使正气存内对治未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中医护理饮食观  未病先防饮食宜调和。自古以来中医提倡以“五谷为养”、“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饮食护理原则。辨证施膳(食疗、食禁、食补)因人而异,以安后天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饮食调和适当则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中医的“药食同源”、四性五味、归经等理论,对防病、保健强体、保持健康活动、维持人的生命延续有着重要作用。给予人们饮食的治疗原则和食物与疾病、药物之间的关系的指导,合理膳食。使无病者防病,有病者速愈,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体免疫力,是治未病之第一要义[2]。

    2.3  中医健体养生观  未病先防健生宜调养。对“未病”状态,人体需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免于疾病的侵扰。《素问》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并提出了著名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法。人体应顺应季节变化,结合当时当地的环境而吃、穿、作、息。“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的饮食同样重要,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同步规律,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这也是治未病的一个方面[3]。”

    2.4  中医疾病预防观  未病先防宜调气机。《黄帝内经》中所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常怀平和之心或平常之心,淡泊名利,不含欲妄想,知足常乐,顺其自然,可使真气和顺。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锻炼可使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适当运动迈开腿,有效的锻炼不乏是调节气机运行的方式,简单易学而实效。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2.5  中医卫生保健观  未病先防宜讲卫生。除讲究个人卫生,我国还有“鸡初鸣、洒扫堂庭”,“常习不唾地”等良好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佩兰芷以避秽防疫的习惯,后世民间用苍术、雄黄、艾叶等熏烟防疫,端午节熏之以兰,戴药佩石菖蒲、佩兰,预防流感醋熏等均沿袭于今。目的在于利用一切可控因素防止疾病侵犯人体。

    3  发挥“治未病”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作用

    3.1  发挥中医护理队伍优势

    3.1.1  中医医院内的护士是开展治未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的骨干  90%以上人员均受过中医基础理论培训或中医理论提高班学习,均已掌握不同程度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技能。充分用好现有资源,发挥骨干优势,将会起到培训、指导及引领的作用。

    3.1.2  社区的护理人员是开展治未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生力军  使她们能更多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适宜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健康教育作用。

    3.1.3  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学生是开展治未病的护理健康教育的后备力量  在校期间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对治未病的认识和健康教育能力得到巩固和提升。

    3.2  不拘中医健康教育形式  专题讲座或图片、实物巡展;资料、报刊或书籍;网络或视频;示教或碟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或社区教育等。

    4  展望“治未病”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前景

    以预防为主要手段,保障健康为最终目的的“治未病”理论始终贯穿在中医体系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越来越重视,迫切需要接受“治未病”的健康知识。充分运用中医理论对人们进行未病先防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变“被动医疗”为“主动预防”,把“未病先防”的理念,变成人人自觉的行动,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对提高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而积极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将会有更大的领域和空间。

    总之,“治未病”的思想精髓将在解决人类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问题上占主导地位。而使“未病先防”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医健康教育须先行。WHO指出:“21世纪对人类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尽管人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标准的健康生活方式[4],但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中医健康教育终将会结出丰厚的硕果。

 

【参考文献】
  1 何任.“治未病”初探.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286-287.

2 孔凡涵.管窥中医饮食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思考.光明中医,2007,22(6):25-27.

3 李爱民.浅谈“治未病”及临床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2):164.

4 马利红.为了健康,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来自AHA的建议.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6-29.

(本文编辑:李 敏)


作者单位:200071 上海,上海市中医医院

作者: 朱建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