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4期

1例重度窒息患儿的抢救及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宫内窘迫)的延续,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2007年9月12日,在我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成功抢救了1例产前胎心监测心......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新生儿 重度窒息 抢救 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多为胎儿窒息(宫内窘迫)的延续,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出生后应立即进行复苏抢救。2007年9月12日,在我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下,成功抢救了1例产前胎心监测心电显示为直线的重度窒息患儿,现将我们抢救护理的过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出生后10 min。因出生后青紫窒息1 min Apgar评分3分,行人工呼吸抢救,5 min Apgar评分5分,以新生儿重度窒息于2007年9月12日晚上10点30分入院。足月新生儿貌,面色青紫,呻吟,口吐泡沫,神志不清,反应差,四肢肌张力低,拥抱、吸吮、觅食反射弱。由于患儿产前胎心检测心电显示是直线图形,说明患儿在宫内已经发生缺氧,根据病情,立即启动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分秒必争地进行抢救,在通知医师的同时,清理呼吸道、吸氧、保暖、建立静脉通道,鼻塞高频呼吸机辅助呼吸,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按医嘱静脉用速尿、5%碳酸氢钠、抗生素等药物,利尿抗感染。通知家属病危,特别护理,专人看护,制定护理计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

    2007年9月13日0点30分,患儿突然青紫加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逐渐降到60%,通知值班医师,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时患儿口腔内涌出大量鲜血,立即静脉用立止血0.5 u,气管内出血不止,血氧饱和度降到40%,心率低钝,80次/min,静推副肾素0.3 mg,5%碳酸氢钠6 ml,立止血0.25 u,抢救40 min后病情好转,出血逐渐减少,面部皮肤颜色好转,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0%,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心率140次/min,律齐。为防止人机对抗,静脉用安定0.5 mg。

    2007年9月13日零晨4点,患儿病情再次加重,面色青紫,吸痰时气管内有少量血性物,双肺呼吸音粗,有湿性啰音,心率140次/min,血氧饱和度90%,按医嘱静脉用维生素K 3 mg﹐止血敏125 mg,静脉点滴白蛋白2 g,血浆35 ml。2007年9月13日下午3点,患儿兴奋易激惹,静脉缓注鲁米那钠20 mg,4点患儿面色青灰,双下肢抖动,血氧饱和度下降到80%,静脉缓注鲁米那钠30 mg后患儿安静,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98%。

    2007年9月14日,按医嘱静脉用白蛋白2 g,血浆25 ml,胞二磷胆碱0.125 g,神经节苷脂20 mg及静脉营养液等药物,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脑细胞代谢及恢复。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007年9月16日,患儿面色无发绀,拔气管插管,撤呼吸机改用CPAP辅助呼吸,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左右,患儿肌张力偏低,哭声中等,皮肤黄染,兰光照射24 h。

    2007年9月18日,撤CPAP呼吸机后,患儿自主呼吸,40~50次/min,自纳奶30 ml/次,2 h 1次,持续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表1  护理问题、计划、实施及评价2007年9月20日凌晨1点,患儿突然出现心动过速,心率达300次/min,律齐,呼吸增快,60~80次/min,用普罗帕酮4 mg静注,效果不佳,间隔30 min,连用3次,心率降至220次/min后不再下降,口服心得安2 mg,效果不明显。专家会诊,分析患儿重度窒息后,心肌受损,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律增快,用西地兰20 μg稀释后静推,每12 h一次后,心率维持在130~140次/min。

    2007年9月25日,患儿面色红润,停持续吸氧,普罗帕酮20 mg口服,每日3次。

    2007年9月28日,患儿未再出现室上性心动速,心率维持在130次/min,精神可,反应可,自纳奶80 ml/次,呼吸平稳,40次/min,四肢肌张力增强,活动可,准备出院。

    2  护理问题、计划、实施及评价

    见表1。

    3  出院指导

    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长期追踪,培训家长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早期给予患儿动作训练和感知刺激的干预措施,促进患儿脑功能的康复[1]。按时预防接种各种疫苗,定期复查[2]。

    在此患儿的抢救护理中,笔者体会到:一个重度窒息生命危在旦夕的患儿,能在短短16天内治愈出院,是人文道德、人文关怀的结果,是和谐社会和和谐医护关系的体现。医生是患儿治疗的决策者,护士是患儿生命的守护神。护士24 h不离开患儿,认真仔细地观察着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避免了疾病的发展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转危为安,留住了宝贵的生命。和谐是任何事情的基础,和谐,提供了疾病治疗的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2 方勤,姜妹娟.母婴与儿童少年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


作者单位:252000 山东聊城,聊城市人民医院

作者: 吕化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