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4期

肾切开取石术后舒适度分析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肾切开取石术后舒适改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42例肾切开取石术后患者舒适度的改变分别进行测量和观察,准确记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病例42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舒适度降低。结论在术后护理中引入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肾切开取石术后舒适改变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42例肾切开取石术后患者舒适度的改变分别进行测量和观察,准确记录,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病例42例,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舒适度降低。结论 在术后护理中引入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宗旨。

【关键词】  肾切开取石术 舒适度 护理

  肾结石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肾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是目前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应激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加之肾切开取石术的创伤较大,术后留置引流管较多,导致患者术后产生强烈的不适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如何降低术后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患者的舒适感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我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行肾切开取石术42例,术后对患者舒适改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实施舒适护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需行肾切开取石术患者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32~67岁,平均48岁。肾盂结石17例,肾下盏结石13例,鹿角状结石7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5例,伴反复发作绞痛15例,伴血尿2例,伴梗阻性肾积水23例,伴感染2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舒适状况量表,对术后与患者舒适度相关的生理心理指标如切口疼痛,漏尿,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紧张、焦虑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准确记录。观察法则是通过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直接观察患者的疾病状况和情绪状态完成。根据42例肾切开取石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疾病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舒适护理。

    2  结果

    本组患者出现切口疼痛39例占93%。漏尿4例占10%。寒战、高热5例占12%。恶心、呕吐5例占12%。紧张、焦虑35例占83%。所有病例均顺利度过术后康复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天后均痊愈出院。

    3  切口疼痛的护理

    3.1  心理疏导  因手术创伤及各种引流管的刺激,心电监护的使用等使患者感到疼痛和极度不舒适。疼痛可使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体内儿茶酚胺增加,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心律失常、血压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舒适、休息和睡眠,因此应给予心理支持,以减轻痛苦,消除不安。耐心聆听患者主诉,教会其一些简单的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听轻音乐、松弛法、想象等转移对疼痛的关注。

    3.2  规范地使用术后镇痛,及时处理药物副作用  遵医嘱合理使用吗啡、度冷丁等镇痛药,观察并记录疗效。通过实施有效的镇痛措施,使术后患者的疼痛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3  减少一切不良刺激  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轻柔。保持舒适的卧位。避免过度牵拉引流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维持患者稳定的情绪。上述措施对缓解术后疼痛都有较大帮助。

    3.4  切口的保护  咳嗽、咳痰时用手轻按压切口部位,防止剧烈咳嗽导致切口裂开、疼痛加剧,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咳药;保持大便通畅,不宜用力排便,以免腹压增加导致切口疼痛,必要时按医嘱使用轻泻剂;翻身时协助患者小幅度地平行移动,以不移动腰部为宜,侧卧位时腰部垫一硬枕以免托空。

    3.5  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虽然患者不了解术后疼痛控制知识,不知道疼痛可以减轻到什么程度,如果护理人员向患者解释,她们会尽量帮助患者控制疼痛,并进行疼痛控制技巧的指导,使患者觉得医务人员在全心全意处理他们的疼痛,那么,不管术后疼痛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患者也会满意。

    3.6  建立疼痛护理的正确观念  护士有责任及时评估疼痛,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和信念,防止不良的态度和想法造成对疼痛处理的障碍。护理人员必须明白,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治疗是必须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1]。

    4  漏尿的护理

    4.1  病情的观察  严密观察切口区有无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等不适;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监测体温的变化,有无寒战、发热;肾周管有无引流不畅,阻塞等现象。

    4.2  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结  及时更换潮湿的敷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引流管通畅,定时挤捏,避免管腔阻塞导致尿液从切口渗出;擦浴时防止水湿敷料;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4.3  皮肤瘙痒的护理  由于漏尿,尿液刺激切口周围皮肤,导致皮肤瘙痒。应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抓伤皮肤,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切口周围皮肤止痒,必要时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4.4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肾周管引流通畅,避免扭曲、打折、脱落,防止引流不畅、阻塞导致漏尿。如有阻塞,可用生理盐水10 ml自引流管缓慢推入,再轻轻抽出,直至引流管通畅。

    4.5  尿瘘的护理  本组病例有4例术后出现不通程度漏尿,经切口处拆线1~2针,插入引流管到漏尿处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按外科换药法切口换药每天2次,避免患侧卧位等处理后,切口愈合好,无漏尿现象。

    4.6  提供信息支持  详细向患者解释尿漏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告知患者通过切口换药和合理治疗,瘘口可自行愈合。介绍痛同病种疗效较好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5  寒战、高热的护理

    5.1  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做好降温护理  寒战时给予保暖,体温达38.5 ℃以上,给予物理降温,急查血常规,必要时按医嘱予药物降温,正确使用抗生素。

    5.2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液引流和冲洗系统的无菌。观察尿液的颜色是否浑浊,定期做尿常规及细菌培养。必要时用1∶5 000呋喃西林500 ml膀胱冲洗,每天2次。每天更换尿袋,保持引流袋低于体位。每日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次。

    5.3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卫生;加强翻身拍背,防压疮和肺炎发生;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 500 ml;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污湿的衣被;安置舒适的卧位休息。

    5.4  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努力营造温馨、充满关爱的住院氛围,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6  恶心、呕吐的护理

    6.1  病情观察  评估患者自控镇痛泵(PCA)的副作用,由于患者的体质各有不同,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各有不同,有一些患者使用PCA会出现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是由于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物兴奋延髓化学感受器而引起的[2],轻微的恶心尚能忍受,重度的恶心、呕吐会引起伤口剧痛甚至裂开等不良后果。

    6.2  止吐治疗  对于严重恶心、呕吐的患者,需及时联系麻醉医生和临床医生以进行止吐治疗,如肌肉注射胃复安等药物,并观察记录疗效,不应轻易地停止PCA治疗。

    6.3  心理支持  呕吐时护士应协助患者按压切口,给予安慰和解释。及时清理呕吐物,及时更换脏污的床上用品,防止不良刺激加重恶心、呕吐。轻拍背部并协助漱口,协助取舒适卧位。指导患者运用深呼吸,听轻音乐等放松技巧,以减轻不适。

    6.4  饮食指导  手术当天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后从流质、半流质再到普食,宜少量多餐,多吃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7  紧张、焦虑的护理

    7.1  心理干预  术后面对疼痛、漏尿、发热、呕吐等不适,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能否获得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以尽快减轻痛苦。同时患者还希望能获得相关的保健知识,以增强自理能力。因此,应努力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知识宣教,让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护理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恐惧等不适感觉,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并得到尊重,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实现心理的满足感。

    7.2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护患关系  将护患沟通贯穿于每项护理操作中,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技能、适时的安慰和鼓励,能使患者真实的体会到护士的关爱和尊重,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引导患者如何与医护人员保持开放性沟通,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无助感。

    7.3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护士要有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的服务意识,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提供温馨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让患者感到舒适,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7.4  认真倾听患者感受,关注术后并发症导致的不适  增加巡视的频率,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导致患者不适的原因,及时处理,减轻其不良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从而减轻痛苦焦虑的情绪。

    8  讨论

    舒适护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舒适诊断,并提供舒适护理措施,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减轻不愉快,达到自在甚至超越状态的过程[3]。将舒适护理融入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术后护理中,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舒适护理服务,有效地帮助患者度过手术难关的同时,促进了护士角色的转变,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充分发挥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护士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舒适护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4]。其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一个最舒适的状态。这种身心的舒适状态是现代医疗护理模式中患者的需要,更是经受身心痛苦的术后患者的需要。因此,有目的、有意识探索舒适护理的临床实践,对于满足患者的舒适要求,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尊重患者实现心理满足的要求,减轻疾病的不适。医院医疗护理服务的衡量标准是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舒适感。舒适护理是针对所有有护理需求的患者[5]。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宣教。

 

【参考文献】
  1 李惠莉,张俊红.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3):132.

2 周泳,王也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83.

3 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1:68.

4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5 张宏,朱光君.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1,16(6):409.


作者单位:516001 广东惠州,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作者: 叶小帆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