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2期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子宫肌瘤。护理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为70%~80%[1]。其恶变率较低,肌瘤的发生、生长可能与长期和过度雌激素刺激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与传统经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省了医疗费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率为70%~80%[1]。 其恶变率较低,肌瘤的发生、生长可能与长期和过度雌激素刺激有关,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与传统经腹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相比,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省了医疗费用。我院妇产科在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患者心理、生理变化特点,对其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帮助患者维持最佳身心状态,提高手术耐受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年龄最大57岁,最小26岁,平均42岁;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子宫肌瘤并子宫切除术者24例,手术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5天。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焦虑和抑郁心理最为突出[2],害怕手术危险,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疼痛不适等;担心子宫切除后会改变自己的女性特征,发生性功能障碍,影响夫妻感情及家庭幸福[3],特别是年轻女性,精神压力很大。护理中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主动与患者多接触,充分了解患者身心情况及社会背景,正确解释疾病特点,子宫切除后月经不再来潮,但不会失去女性特征,对夫妻生活影响不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多角度关心、爱护、同情、体贴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使其身心处于手术的最佳状态。

    2.1.2  健康教育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患者的身心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及过程,解释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各项准备工作所需的时间、必要的检查程序等;使患者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及护理常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情绪;让患者及家属明白术后尽早下床活动的意义及重要性,做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宣传指导工作。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低脂饮食,合理安排食谱,以保证机体处于手术前最佳状况。

    2.1.3  术前准备  辅助检查超声、心电图、X线胸片、血型、血交叉试验、血凝常规、肝肾功能等了解机体状况,选择最佳手术时间。做青霉素、利多卡因皮试,并将结果记录于病历上。术前日进行皮肤准备,当晚进半流质饮食,术日晨禁食水,以防患者术中恶心、呕吐发生窒息及吸入性肺炎。术前留置导尿,并协助患者洗头洗脚、剪指甲,做好生命体征的记录。此外,术前每日用0.5%碘伏大棉球擦洗阴道2次,共3天,手术当日阴道擦洗后接入手术室。睡眠差者术前1日晚睡前按医嘱服用镇静催眠药物,以保证让患者在术前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2  术中护理  手术室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室温24 ℃~26 ℃,湿度50%~60%,热情接待患者入室,用交谈的方式核对姓名、床号、诊断及手术名称等,协助患者摆好体位,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做各项工作时,动作要轻柔,使用约束带时,要向其做好解释,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维持其自尊心,建立静脉通道保证一次成功。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集中精力,严肃认真,密切配合医生手术;巡回护士应认真观察,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做出相应措施,做好护理记录,与医生和麻醉师协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监护  患者手术回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6 h,头偏向一侧,禁食水。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每小时测血压、脉搏1次,直至血压稳定,每6 h 测量体温1次,监测有无术后感染,术后常规低流量吸氧12 h,同时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情况,如面色、腹部体征、腹部穿刺部位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2.3.2  饮食及体位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6 h后取半卧位,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糖、产气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刺激肠蠕动,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但由于麻醉影响可能要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应少量多餐。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减少肺部合并感染的机会,促使胃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腹胀的发生,尤其适用于高龄体弱的患者。

    2.3.3  腹壁穿刺孔护理  每日观察腹壁穿刺孔有无渗血、渗液现象,保持创口清洁,敷料干燥。如创口疼痛剧烈,可适当使用止痛剂,也可应用自控镇痛技术。与传统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自控镇痛技术具有镇痛效果好、用药量小、高效、血药浓度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有利于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机体状态恢复。本组有35例患者术后采用了自控镇痛泵,没有使用自控镇痛泵有6例患者需肌肉注射镇痛剂,其他大部分患者认为切口虽然疼痛,但可不需要用止痛剂。因为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术后疼痛总体比开腹手术轻,疼痛时间短。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3.4  导尿管及会阴部护理  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每日用0.5%碘伏棉球消毒会阴部2次。和患者讲清自行排尿的好处,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同时观察尿管中尿色及尿量情况。本组77例留置导尿管6~24 h,9例留置48 h,拔管后均未发生明显尿路感染。

    2.3.5  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心理,需要给予正确及时的心理护理[4]。子宫对于女性来说,大多都认为是不可缺少的,一旦得知患子宫肌瘤,甚至切除子宫,在心理上难免出现恐慌、焦虑,甚至害怕是恶性病变,担心子宫切除后会失去女人的特征,月经停止、性欲缺失、担心家庭巨变,术后这种心理尤为突出。此时,护士就要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首先讲述肌瘤的危害,告诉他们,子宫肌瘤是良性病变,切除子宫可以治愈贫血,使腹痛消失,解除压迫症状。但不必担心性欲减退,因为手术依然保存性腺器官卵巢,其功能不会减退[5]。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心理辅导,让其关心、体贴妻子,使患者无论是术前还是术后都要具备良好的心态,顺利接受治疗,加快术后恢复,早日康复出院。

    2.4  出院指导  出院时指导患者密切观察腹部情况,避免腹部切口受压,并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加强营养,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休息,根据个人的体力渐进增加活动量,保持良好心境。禁盆浴及性生活2个月,保持会阴部清洁,观察阴道流出液的性状、质量、气味等,如发生阴道出血、腹痛、发热等不适,应及时就诊,出院后1个月复诊。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否采用手术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子宫肌瘤的生长速度及患者的生育状态[6]。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较多,对腹腔干扰较大,腹部切口瘢痕较大,术后恢复较慢。腹腔镜手术是近些年开展的新技术,不过多干扰盆腔,术中出血和术后粘连均较开腹手术少,而且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在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使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我们的实践经验表明,加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整体护理,有助于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恐惧,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同时重视饮食、体位等基础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良好的整体护理是腹腔镜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连利娟.林巧稚妇科肿瘤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7.

2 南小平.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23(B):55.

3 李琼丽.妇科病人术前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医学文选,2005,24(3):389.

4 余文平.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2-3.

5 李海青,安海平.子宫肌瘤术后观察及护理.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21):64.

6 冯凤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1):65-67.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门诊妇产科

作者: 路莉,路 勇,孙美玲,吴心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