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3期

院前急救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院前急救。任务。原则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是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院前急救;重要性;特点;任务;原则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作为抢救患者的第一环节尤为重要。院前急救是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它不是处理疾病的全过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为患者接受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伤残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重要性

    现代急救医学的时间观向人们提示:最佳急救期为伤后12 h内,较佳急救期为24 h内,延期急救期为24 h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为4 min,严重创伤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 min。

    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对于一些危重患者而言,倘若没有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所争取的分分秒秒和以上这些关键时间,医院内设备再好,医生的医术再高明,也难以起死回生。另外院前急救也是社会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体系可使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院前急救是急症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在时间观念上必须确立分秒必争的意识。

    2  特点

    由于院前急救的任务对所抢救的对象、环境、条件与医院急症科的情况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院前急救的突发性、紧迫性、艰难性、多样性等特点。

    2.1  突发性  院前急救的对象往往是人们预料之外或始料不及的突发性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中出现的伤员或患者,有时是少数的、有时是成批的,有时是分散的、也有时是集中的。患者何时呼救、重大事故或灾害何时发生往往是个未知数。

    2.2  时间紧迫性  紧迫性表现在抢救时间上,急救机构接到呼救时,必须车与人立即出发,一到现场必须立即抢救,抢救后根据病情立即运送或就地监护治疗。这是院前急救的应急反应。因为“时间就是生命”,不容迟缓。另外,紧迫性还表现在伤病者及其亲属心理上的焦虑和恐惧,要求迅速得到救护。

    2.3  艰难性  院前急救的艰难性主要是指急救的环境无定性,条件差。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必须随叫随到。赶到现场要随身携带急救箱等抢救物品。抢救后又要帮助搬运伤病员。有时患者所处的地方狭窄、拥挤、光线暗淡、不便操作、现场及运输途中震动和噪声不易听诊分辨。有时事故现场险情未排除还可能造成人员再受伤等。

    2.4  多样性  呼救的患者疾病种类多样,涉及各科,而且是未经各科筛选的急症重症。患者可能有明确诊断的,也有可能是尚无明确诊断而且病史不详的急症患者。特别是对病史不详,缺乏客观资料的患者,要求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诊断及紧急处理,尤其是对症治疗。

    3  任务

    平时患者呼救,灾难或战争伤者急救,特殊任务救护值班:指当地大型集会、重要会议、国际比赛等救护值班。执行此项任务要求加强责任心,坚守岗位。通讯网络中心与枢纽作用:通讯网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市民与急救中心的联络,二是急救中心与所属分中心、救护车、急救医院的联络,三是急救中心与上级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救灾系统的联络。急救中心承担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枢纽任务;急救知识的普及,现场急救和CPR的培训。

    4  院前急救的原则

    院前急救的目的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员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率。为院前急救打好基础。因此院前急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1  阻断环境危害  立即使伤员脱离危险区,以阻断危险环境对伤员的进一步损害。

    4.2  先救命后救伤  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后轻,先救后送。先进行生命体征的紧急维护,而后进行不危及生命的伤病处理。

    4.3  争分夺秒,就地取材  院前急救常是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进行的。常无齐全的抢救器材、药品和运输工具,因此要机动灵活地在周围寻找替代品,就地取材获得抢救所需的一些物品,否则就会丧失抢救的最佳时期,给伤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4.4  急救与呼救并重

    4.5  妥善保留标本  离断的肢体或器官。如断肢、断指、牙齿等。

    4.6  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院前急救,尤其是伤员的运输途中,医护和搬运双方应在任务一致、协调步调一致、完成任务指标一致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以减少死亡率,实现安全运输。

    4.7  加强途中监护,并详细记录  在转运伤员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持续进行抢救性护理工作,如吸氧、输液、注射药物及其他必要的护理措施。并对生命体征和护理措施作详细记录。

    5  院前急救人员配备及护理人员的要求

    院前急救人员的配备应适应机构功能与任务的要求。注重精简高效,结构合理,满足急救需求而略有节余,符合动态管理与发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编制原则。

    普通救护车一般由1名医生、1名护士、1名驾驶员组成。危重救护车至少由1名专科急症医生,1~2名护士及1名驾驶员组成。对院前急救中心护理的具体要求。

    护士应是护理专科学校毕业,经过2年左右临床各科轮转学习,并取得执业资格。必须身体健康,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掌握院前急救中患者常见急症的病因、病理、症状和体征。能熟练配合医生完成现场救治工作。掌握一般和高级生命体征急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掌握救护车内所有设备的使用技术,如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心电图机等。在抢救中,必须服从命令。不擅离岗位,随时满足患者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急救护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月桃.急救护理与临床监护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医疗急救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