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23期

干预性照顾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工作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干预性照顾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住院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性照顾,通过对痴呆老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两组间护理前后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及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激越......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干预性照顾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护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住院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性照顾,通过对痴呆老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两组间护理前后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组及对照组老年痴呆患者的主要护理问题:激越攻击行为、便秘、夜间躁动不安、昼夜颠倒、妄想、不知饥饱等问题发生率均有下降;其中干预组激越攻击行为、便秘、夜间躁动不安、不知饥饱等护理问题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性照顾对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是有一定成效的,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关键词】  住院;老年痴呆;干预性照顾

老年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对过去已获得的认知能力不断减退或丧失,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据有关资料显示,老年痴呆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80岁以上老人中痴呆患病率为20%[1,2],如此之高的患病率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部分较严重的患者被送到精神卫生机构长期住院治疗。

    干预性照顾[3,4]是一种将整体护理理念贯穿于痴呆老人护理全过程,根据痴呆老人共性的症状及不同个体的行为、认知表现和护理需求,实施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人性化的护理照顾干预。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从2006年1月至12月的80例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的对照研究,探讨干预性照顾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2006年1月至12月期间于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老年痴呆患者;(2)年龄≥60周岁;(3)患者均按张明圆主编的《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5];(4)住院时间≥12个月。对老人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知情同意谈话,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对80例痴呆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用MMSE量表测试患者的认知能力同时评估老人的ADL能力。对个案情况进行排列,得出了痴呆老人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我们根据老人不同的情况提出护理干预对策。对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干预性照顾,而干预组则进行一般性护理。

    1.3  转归判断标准[6]  用MMSE量表测试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对结果进行观察比较:(1)改善:指干预前患者为重度异常的干预后转归为中度异常,或由原来的中度异常转归为轻度异常。(2)缓解:指干预前后相同时间内,患者的异常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或异常行为出现时的严重程度、护理难度较干预前降低。(3)无效:指干预前与干预后患者的异常程度、结果基本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个案中痴呆老人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及采取主要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资料收集,运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根据数据分布特点和研究目的,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共纳入80例长期住院老年痴呆患者,其中干预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1~82,平均72.8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43年;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61~83岁,平均73.2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9.3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  人口学资料(基线部分)表2  老年痴呆患者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表3  随访时两组改善情况

    2.2  老年痴呆患者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  通过对80例痴呆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用MMSE量表测试患者的认知能力同时评估老人的ADL能力。得出老年痴呆患者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为:激越攻击行为、便秘、夜间躁动不安、昼夜颠倒、妄想、不知饥饱等,见表2。

    2.3  随访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症状改善情况  通过随访时结果发现,不论是干预性照顾还是一般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所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见表3。

    2. 4  干预组及对照组共性问题改善情况对比  对两组主要问题改善进行的统计分析中,见表4,干预组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因人而异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个案干预,主要共性问题中激越攻击行为、便秘、夜间躁动不安、昼夜颠倒、吞噬异物等问题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干预组对照组间疗效对比

    3  讨论

    3.1  护理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  不管是一般性护理还是干预性照顾护理是延缓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我们认为:由于老年痴呆是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在治疗上无根本性突破,痴呆老人出现的主要问题如饮食混乱、吞食异物、睡眠障碍、易惊醒、昼夜颠倒、大小便失控、精神行为的异常与激越攻击举动都是我们日常护理中需要认真对待及重视的问题。从此篇文章提出的观点及数据也表明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护理是延缓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大多数的症状通过护理干预能够减轻。

    3.2  干预性照顾护理较一般护理更具有效性  通过对比干预性照顾及一般性护理,发现干预性照顾较一般性护理在激越攻击行为、便秘、夜间躁动不安、昼夜颠倒、吞噬异物等问题的改善上更具优势,这与吕巧萍[4]等早前的研究报道相似,可能由于干预性护理对新入院的痴呆老人在24 h内全面做好护理体检,系统地观察了解痴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和行为功能缺陷等,通过全面的资料收集做好首次评估。提出现有的和潜在的主要护理问题,并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可行性的护理方案或措施,并具体落实到每日三班的护理工作流程中。根据老人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护理措施可做随时调整或修改,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探讨和分析,进行相应的整改。通过监控评价护理程序实施效果,选择最优方案或措施,从而达到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的效果。

    3.3  提高护理人员对痴呆疾病及干预性照顾的认识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提高护理人员对痴呆疾病的充分认识是做好干预性照顾个案护理工作的根本前提。护理人员在对痴呆老人的护理照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把关怀照护行为渗透到护理个案的每一个细节。护理的重点就要防止并发症,提高其舒适度与生命质量,帮助其保持尊严。要给以更多的人道、人性的尊重与同情。另外干预性照顾个案护理的开展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及专业化的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总之,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病程隐蔽,进展缓慢,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呈难以逆转的损害的疾病。若得不到悉心的照护,患者的生存质量会显著降低,生存期限会明显缩短。因此,作为护理人员,提高对干预性照顾的认识,掌握相关的技巧,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要做到高质有效,才能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才能够利于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让老人更好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 张丽.轻度阿尔默氏病人智力竞技休闲型活动训练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9:54-55.

2 李静,邹凌燕.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现状及其展望.护理学杂志,2003,8(8):26.

3 侯红波.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社区医学杂志,2008,6(7):39-40.

4 吕巧萍.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难点及对策.护理与康复,2004,3(1):23-25.

5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5-39.

6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上海市养老需求评估工作手册,2006,1.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