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糖尿病。心理状态。护理干预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心理状态;护理干预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心理状态

    1.1  忧思过度  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忧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抑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1.2  心烦不安  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得到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1.3  紧张恐惧  有的患者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竭怎么办?眼睛失明怎么办。

    1.4  急躁易怒  有的患者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事遇人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

    1.5   悲伤易泣  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有多种并发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顾不周、心境不好的患者,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产生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务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地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

    2  护理干预

    2.1  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患者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

    2.2  糖尿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是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 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是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的控制,故不可悲观。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发症发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

    2.3  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  为患者分析目前的紧张心理状态告知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由患者自己引起,比如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以为得了不治之症;有些因为病情反复而产生紧张情绪。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发生的良策。

    2.4  对家属配合指导  指导家属及其周围人员正确配合治疗患者,正确对待患者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受到关注和被重视,要热情支持和鼓励,并帮助其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患者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检测,协助患者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3  小结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目前正逐渐受到关注,抑郁、精神紧张、悲观忧愁等情绪波动,可以干扰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促发和加重糖尿病,因此心理治疗和护理干预愈来愈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饮食、运动疗法并重的三大基础治疗。


作者单位: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