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寻求对策。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患儿人身安全管理。结果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对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性的风险,认真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抓好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寻求对策。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患儿人身安全管理。结果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 对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性的风险,认真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抓好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减少护理纠纷发生,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

【关键词】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风险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从2002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后,各种医疗护理纠纷案例剧增[1],护患关系处于紧张的地位。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学科,因为新生儿的生命非常脆弱,病情变化非常迅速,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观察不到位引发的各种不良后果,严重的可致患儿死亡或残疾,轻者可出现功能障碍、增加痛苦、延长治疗时间等。现将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

    1.1  静脉输液皮下渗漏

    1.1.1  血管因素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管细小,管壁薄,易破裂。当穿刺时,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留置针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均可导致药液皮下渗漏[2]。

    1.1.2  药物因素  对血管壁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钙剂、甘露醇等短时间内大量快速进入血管内,超过了血管本身缓冲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引起血管内膜受累而发生药液渗漏[3]。

    1.1.3  其他因素  留置针固定不牢,穿刺部位在枕部两侧或患儿易触及处,患儿活动时,易碰撞及抓扯到留置针,以致损伤血管发生药液外漏。

    1.2  院内感染

    1.2.1  自身感染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4]。

    1.2.2  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  如呼吸机的应用,

    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各种留置导管的建立,增加了感染机会。

    1.2.3  医院内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洗手设施和手的清洁消毒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重视,会使感染率增大。

    1.2.4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临床资料表明,新生儿住院后,静脉抗生素使用率达100%,曾经有报道认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为最主要的医院感染因素[5]。

    1.3  新生儿呕吐导致窒息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食管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较差,以上种种生理特点是引起新生儿易呕吐的原因。新生儿的呕吐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主要表现。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频繁更换奶方,喂奶前较长时间的哭闹,喂奶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喂奶后未竖起拍背或体位变动过大(如换尿布等)均可引起呕吐。若呕吐后没有及时的发现并处理,易导致呕吐物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

    1.4  沐浴后换错床位的问题  由于新生儿四肢比较细小,手牌及脚牌及易脱出,当沐浴时,将患儿的胸牌取下,易引起换错胸牌发生差错。另外,新生儿的外貌特征非常相似,名字又有相同,倘若粗心大意,极易抱错小孩。

    1.5  皮肤破损的危险  新生儿的皮肤是机体重要的屏障,它比较脆弱,早产儿比足月健康儿皮肤更易受损。局部皮肤受压、摩擦、烫伤及尿布皮炎,均导致皮肤完整性受损,使机体易受到毒素及致病微生物的侵袭,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1.6  护理文书书写潜在的法律问题  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文件依据,它包括体温单的填写、执行医嘱的签名记录及护理记录等。如体温单的入院时间与医生记录、护理记录不一致;特殊医嘱执行时间未按规定时间执行,引起患儿病情严重恶化,造成严重后果;护理记录字迹不清、随意涂改、代签名等,都使护理记录失去真实性、完整性。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士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  防范对策

    2.1  防止输液外渗

    2.1.1  正确选择血管  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易于固定、患儿不易触及的部位。应注意保护血管,由远端向近端穿刺。

    2.1.2  避免损伤血管  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时,应充分稀释;推注药液时,速度宜慢,避免用力过猛,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药液外渗。甘露醇加温注入是预防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壁损伤的有效方法[6]。避免留置针在血管内反复穿刺,加强留置针穿刺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

    2.1.3  密切观察  加强输液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若发现局部红肿,立即停止输液,另行穿刺,及时处理药液渗漏,可先用50%硫酸镁外敷或喜疗妥软膏外涂。留置针保留时间不宜过长,夏季不超过3天,冬季不超过5天。

    2.2  防止医院内感染  (1)针对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做好呼吸道及皮肤等的管理。每日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每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新生儿沐浴一人一用一消毒;尤其应注意对保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新生儿远红外线等的消毒,使用过程中每天用消毒液擦洗,每周更换保暖箱一次,使用后终末消毒。(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各种穿刺、置管、吸痰应遵守无菌原则。呼吸机管道定期更换、消毒,各种引流管视病情允许,及时通知医生尽早拔除,避免感染。(3)规范医疗行为,医疗和护理工作要有“慎独”精神。医务人员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是进入新生儿室的人员一律要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尤其是强调对手的清洗和消毒。室内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洗手用的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医院应用液体皂。可先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擦手毛巾应一次一用。不便洗手时应备快速手消毒剂。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4)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2.3  正确喂养、取适当的体位  避免喂奶过快、过多及频繁更换奶方,避免长时间的哭闹及喂奶时大量的空气进入。喂奶后,将患儿竖抱,轻轻拍其背部,待吸入的空气嗳出后再将其放平,尽量少搬动,换尿布应在喂奶前进行。躺下入睡时,头要稍抬高,身体向右侧卧,使奶汁易经胃进入十二指肠,防止溢出的奶误吸入气管或肺发生窒息。加强巡视,发现呕吐,及时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2.4  保证新生儿手牌及胸牌的完整  新生儿应带有手牌及胸牌,其项目应填写完整,包括:床号、姓名、住院号、姓别、出生日期。沐浴前检查手牌、胸牌有无丢失,保证手牌及胸牌的完整性。沐浴后认真核对手牌及胸牌,抱回床边核对床头卡,确认无误后方可放回床位。沐浴应有秩序进行,沐浴结束后,由第二人再次核对手牌、胸牌及床头卡。护士核对要仔细,不可麻痹大意,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柔嫩,频繁摩擦或局部长时间受压易发生水肿进而破损。应适当更换柔软垫料、抗菌织物[7],局部涂滑石粉。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新生儿置远红外线抢救台,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烫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特别注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对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应暴露出臀部,保持干燥,局部可涂红臀软膏。

    2.6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规定,护理文书中的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患者都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它客观地反映了患儿住院后的治疗护理全过程。因此,护士必须遵守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记录同步性为原则,遵照医嘱、护理常规认真及时、客观准确地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各项记录,禁止错记、漏记、涂改及主观臆造、随意更改等。

    3  体会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不仅就医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对医疗质量和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患儿从入院进行治疗护理到治愈出院的整个过程,护理工作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潜在风险,可能涉及相关的法律问题。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专科技能,把护理职业的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齐培.增加护士法律意识,减少法律纠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8(20):240.

2 许惠民.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76.

3 赖利,李俊英.化疗性静脉炎的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2,18(1):78.

4 崔焱.儿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8-106.

5 王炜,边绍兰.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抗生素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0,15(5):339.

6 张玉惠,杨志琴.甘露醇加温静脉滴注的临床观察.护理学杂志,2002,17(3):207.

7 洪雅培,周夏人,章丽春.抗菌织物防治新生儿褶烂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396.


作者单位:浙江瑞安,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