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128例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发症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肺癌。并发症护理肺癌是我国高发病之一,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很多患者确诊后已处于晚期而丧失了手术机会。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低温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是美国恩多凯尔(Endocare)公司发明的一种治疗肺癌新方法[1]。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我科为128例肺癌患者实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肺癌;氩氦刀;并发症护理

 肺癌是我国高发病之一,好发于各个年龄段,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很多患者确诊后已处于晚期而丧失了手术机会。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低温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是美国恩多凯尔(Endocare)公司发明的一种治疗肺癌新方法[1]。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我科为128例肺癌患者实施了氩氦刀手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患者,其中男76例,女5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1岁,平均65岁。中心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38例,转移性肺癌51例,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26例。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诊断,平均住院5~10天。

    1.2  方法  根据肿瘤的部位取适当卧位及进针位点,术野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经局部浸润麻醉后切开皮肤,在CT引导下应用特制的穿刺针、导管鞘组等将氩氦刀插入肿瘤最远端并固定粘贴,开启氩气(冷媒)冷冻,使中央温度达-140 ℃时冷冻15~20 min后,关闭氩气并开启氦气(热媒)快速升温到10 ℃,关闭氦气,重复2次,待复温15 ℃左右时退出氩氦刀,用止血绫针道止血,治疗即告结束。更重要的是由于氩氦刀制冷或加热只局限在超冷刀尖端,刀杆不会对穿刺路径上的组织产生冷热伤害。

    2  护理

    2.1  术前教育及心理护理

    2.1.1  术前教育  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非常重要。因为患者对于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不太了解,术前紧张会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手术进行及术后恢复。医护人员要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因素,可采取组织播放各种录像片,介绍成功病例,个别讲解等形式让患者了解手术前须知,术前各项检查的意义、手术的基本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通过观看与讲解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加深患者对治疗过程的认识,以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同时合理安排术前饮食护理,并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普通饮食。

    2.1.2  心理护理  氩氦刀治疗是一项新型技术,患者及家属对其治疗方法不了解,心理负担大,既抱有希望,又有紧张、恐惧的心理[2]。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治疗的原理、方法、过程及目的,告诉患者这是目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新技术,使患者以稳定的情绪、愉悦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2.2  并发症护理

    2.2.1  冷休克  本组有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冷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寒战、肢体温度低、脉搏细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主要原因是肿瘤靠近大血管或冷冻范围较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冷休克,原因是手术结束时冰球在体内没有完全溶化。对于靠近大血管的肿瘤,如中心型肺癌、胰腺癌、肝门区肿瘤,术中、术后可采用以下方法,以减少冷休克的发生率。(1)术前建立中心静脉通道,保障组织灌流:术中输入液体,注意输液温度与体表温度接近,避免机体额外热量的消耗[3]使体温更低。如液体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保存,其温度为36 ℃~37 ℃,不影响药物疗效。(2)术中注意保暖:应用电热毯、热湿循环风装置、中央空调等调整室内温度不低于25 ℃。(3)术中监测生命体征[4]: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的节律与频率意识状态和瞳孔)和动态心电图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4)其他:术后护士详细了解术中情况,全面监护患者血氧饱和度。定期监测检查心肌酶变化,补充营养液,严格记录出入量,保持液体进出总量平衡。

    2.2.2  肿瘤溶解综合征  由于冷冻使肿瘤细胞坏死崩解,大量蛋白代谢产物释放到血液中引起大量尿酸,而尿酸在肾盂内弥漫性沉淀可引起肾内梗阻,引起肿瘤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及高磷酸血症甚至并发急性肾衰,尤其是冷冻范围较大,或术前肾功能基础较差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1~3天内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及尿色,定时监测尿比重,每天复查肝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及时了解肾功能状态,并预防性给予5%碳酸氢钠静滴以碱化尿液。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利于尿酸沉淀物排出,减少对肾脏的损害。本组2例患者发生肌红蛋白尿,均为尿色的改变,由于护士及时发现,及早报告,从而得到及时治疗。

    2.2.3  发热  冷冻后肿瘤细胞缺血坏死,细胞崩解后释放致热源,引起全身性反应,肿瘤大范围坏死后也极易发生继发感染。术后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数持续3~5天,多为低热反应。如术后7~10天体温再次出现升高趋势,血象升高应密切观察有无继发感染征象。本组5例患者发热超过38 ℃,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治疗,发热得以控制,无感染。

    2.2.4  气胸  气胸和胸腔渗液是氩氦刀手术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肺肿瘤较大且靠近肺表面者,冷冻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腔渗液,渗液较少者多无明显不适,可自行吸收,无须处理。大量积液可出现胸闷、气急,经胸片定位后可行胸腔引流术。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胸部压迫感等症状。

    2.2.5  咯血  术后可发生少量咯血,主要是术中反复多次穿刺并冷冻支气管黏膜所致,一般在术后1周内停止,嘱患者不要紧张,并遵医嘱静脉输注止血药物,3日后咯血可停止。

    2.2.6  周围组织冻伤  靠近体表的肿瘤,如甲状腺癌、淋巴结等在治疗过程中,易造成皮肤冻伤。前列腺肿瘤易造成直肠冻伤。对于可能出现周围组织冻伤的患者,术中可用干纱布对周围组织隔离,或温盐水纱布保护。本组患者2例出现轻度皮肤冻伤,局部皮肤暗红水肿渗出较多,及时予以换药,保持创面干燥,经对症治疗后痊愈。

    3  小结

    氩氦刀是“冷热结合”、“靶向摧毁”肿瘤微创手术的新技术,给中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超低温冷冻、介入治疗和免疫治疗、多重功效的医疗系统。其高纯氩气的快速制冷系统、电脑的温控系统和高纯氦气的快速加热系统强调微创、靶向和一次性彻底摧毁肿瘤,并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组织,使肺癌有了突破性进展。在保证治疗成功的同时,护理人员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预防各类并发症,做好整体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损伤、减轻痛苦、安全性高、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积仁.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技术.香港:Pioneer Bioscience Publishing Co.,2003,199.

2 张志敏,陆海英,黄俊,等.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肺癌的护理53例.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25.

3 彭秋平.氩氦超导手术系统-氩氦刀.中华肿瘤杂志,1999,219(6):488.

4 刘成国.氩氦超低温治疗肿瘤的超声监控探讨.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6):444-446.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