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2期

447例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急性血吸虫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诊断标准,对447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分型、实验室检查、治疗、护理措施及流行病学史回顾性分析。结果447例临床痊愈410例,好转37例。结论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急性血吸虫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诊断标准,对447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分型、实验室检查、治疗、护理措施及流行病学史回顾性分析。结果 447例临床痊愈410例,好转37例。结论 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合并症多,注意流行病学调查,及时规范地诊断、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血吸虫病;治疗;护理;分析

急性血吸虫病是由于人在短时间内一次或再次大量感染尾蚴而导致出现发热、肝脾脏肿大、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等一系列的急性症状[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典型者午后体温骤升,午夜大汗热退,温差可高达4 ℃,发热期限数星期至数月不等。重型患者不能自行退热,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腹水而导致死亡。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复杂,临床误诊时有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收集我站1990年至2008年全县血吸虫病例458例,其中资料收集完整的有447例急性血吸虫病例的临床观察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铜陵县1990年至2008年发生的447例血吸虫病患者资料,男372例,女75例,男女之比4.96∶1。内容包括疫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流行情况与因素等。

    1.2  临床诊断标准  以卫生部颁发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处理标准》UDCGB15977-1995为准[2]:(1)发病前2周至3个月有疫水(疫水:指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接触史。(2)发热、肝脏肿大与周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咳嗽、腹胀及腹泻等。(3)粪检查获血吸虫卵或毛蚴。(4)环卵、血凝、酶标、胶乳等血清免疫反应阳性[环卵沉淀试验环沉率>3%(或)间接血凝>1:10,酶标反应阳性,胶乳凝集试验滴度>1:10]。具备(1)(2)(3)诊断为确诊病例,具备(1)(2)(4)诊断为临床病例。对所有上报的病例按标准分为确诊病例443例和临床病例4例。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2.1.1  流行因素  447例急性血吸虫病全部具备了血吸虫病流行的各个环节,即感染地有血吸虫患者和病畜;查到血吸虫中间宿主阳性钉螺;有疫水接触史;具备传播的环境和气候条件。447例急性血吸虫病中除1例感染地点不详,其他分别分布在湖滩地区22例,江滩地区35例,洲滩地区334例,内陆地区24例,外地31例。87.7%都是发生在三滩地区,而内陆仅占发病人数的5.3%。

    2.1.2  接触疫水方式  游泳戏水217例(48.55%),捕鱼虾70例(15.66%),打湖草、放牧等副业51例(11.41%),抗洪救灾45例(10.07%),非农业水上作业26例(5.82%),农业生产14例(3.13%),生活用水12例(2.68%),其他10例(2.24%),船运2例(0.45%)。

    2.2  人群分布

    2.2.1  性别与年龄  447例急性血吸虫病中,男372例,女75例,男女性别比例4.96∶1。急感病例年龄分布以10~30岁年龄组(195例,43.62%)最高,年龄最大74岁,最小3岁,平均23.26岁。

    2.2.2  职业分布  以农民与学生感染为主,分别为215例和196例,各占构成比的48.1%和43.8%。干部、工人等其他职业36例,占构成比的8.1%。

    2.3  临床观察

    2.3.1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实验室检查  447例患者428例(95.75%)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下午较上午重,同时伴有畏寒、多汗、咳嗽、腹痛、腹胀、腹泻、泛力、纳差等症状;最高体温达41.2℃,其中轻型62例、中型368例、重型17例;有半数以上出现肝脏肿大,少数脾肿大。粪检阳性率达99%(改良加滕法或沉淀法),67%以上患者周围血液WBC≥10×109/L,其中49例≥20×109/L;E≥5%的患者有312例(69.9%),最高1例达90%。

    2.3.2  治疗和转归  447例患者均符合卫生部第三版《血吸虫病防治手册》中规定的急性血吸虫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入院后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首选口服吡喹酮(PQT)作病原治疗[1,2]。成人120 mg/kg体重6日服完,14岁以下按140 mg/kg体重6日服完,对疗程中一直高热不退的患者予以双疗程;并第2个疗程的PQT量可以加大,可再用120 mg/kg或100 mg/kg 4日,14岁以下亦口服70 mg/kg 体重2日[3,4]。疗程、分型及转归见表1。表1  447例治疗疗程、分型及转归情况

    2.3.3  吡喹酮治疗后体温的观察  大多数患者在疗程后期或结束后体温降至正常;少数重型的患者在激素强的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下,减轻急性血吸虫病的毒血症状;间断使用糖皮质激素方法能减轻治疗中的类赫反应,并缩短了疗程[3,4]。447例中有4例好转后自动出院体温记录不详。443例PQT病原治疗体温改变,见表2。表2  443例服PQT后体温恢复情况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中多数为初次感染,因对病情缺乏了解,且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精神负担较重。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向患者介绍其病情,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血吸虫病的预防常识,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杜绝再次感染。

    3.2  高热的观察  发热为急血的主要症状,尤其在首次服吡喹酮50%以上当天出现类赫反应,此时要严密观察病情,每2 h测体温、脉搏、呼吸,必要时测血压,并详细做好记录。根据患者发热的特点,午后体温逐渐上升,傍晚高热,午夜后体温下降至正常或38 ℃以下。体温下降时多伴有全身大汗,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多饮水,防止虚脱。遵医嘱予以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大量出汗导致水、电介质紊乱。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可采取25%~35%酒精温水擦浴,头部冷敷等措施。对出汗较多者,要随时更换衣被,保持皮肤干燥。同时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休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3  合并症的护理  在急血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出现,尽可能防止病情变化。消化道的反应是常见症状之一,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有的患者每天大便4~5次,严重时出现脓血便,对此要注意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次数和性状,密切观察生命休征,并做好记录。对腹痛患者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处理,对腹痛呕吐较重者应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可适时大剂量静脉输液,避免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呼吸道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多呈阵发性干咳,重者痰中带血,气促胸闷胸痛。此时嘱咐患者注意保暖,多饮水,忌烟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咳药物。对合并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3.4  病原治疗的护理  在做病原治疗前事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PQT)的疗效以及吡喹酮首剂后可能出现体温反跳现象(类赫反应)。由于急血患者原本体温就较高,再加上类赫反应体温升得更高,有的可达40 ℃以上。让患者及家属早做思想准备,消除恐惧情绪的同时。为了顺利完成病原治疗,重型的患者予以激素强的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间断使用皮质激素方法,减轻急性白血病的毒血症状和减轻治疗中的类赫反应。一般激素不宜长期使用,剂量不宜过大。

    3.5  饮食护理  患者因持续高热消耗大量能量,全身功能减退,应予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助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对有些食欲不振的患者应给予新鲜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3.6  出院指导  向患者介绍血吸虫的生活史,感染途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接触疫水的方式,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游泳戏水者告诫之不要到有钉螺的地方游泳戏水,对抗洪救灾、捕鱼虾、放牧等患者,嘱其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必须下水工作者,要做好防护,如涂擦防护油、穿戴防护工具等。有出院带药者,告诉服药的方法、注意事项。出院回家后仍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6个月后到血防机构复查。

    4  讨论

    临床观察显示:(1)PQT治疗急血的疗效高、副作用少,447例患者无一例因PQT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2)双疗程治疗分期重复感染的重型急血效果优于单疗程。(3)急血患者服PQT后70%以上体温在1周内恢正常。(4)急性血吸虫病虽临床表现复杂,合并症多,但在及时规范地诊断、治疗的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可极大地提高疗效,本组临床痊愈达91%以上。(5)注意流行病学调查是减少误诊、漏诊重要环节之一。(6)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血吸虫病防治手册,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基层血防人员工作手册(试用本),2005,4:106-107.

3 郑婉玉.急性血吸虫病106例临床诊治体会.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6,25(2):162.

4 郑帮廷.132例急性血吸虫病的治疗临床观察.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8,27(2):91.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铜陵县血防站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